展示澳门风土人情的博物馆(上)——2021澳门自由行(十四)
标签:
澳门博物馆风土人情 |
分类: 国内游记 |
离开大三巴牌坊,我们按计划去参观澳门博物馆。这是一家展示澳门历史和风土人情的博物馆,馆内展品以其丰富和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展示数百年来澳门的历史变迁,介绍讲述来自不同国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居民在澳门和平共处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
澳门博物馆坐落在炮台山上,位于大三巴牌坊的正东偏南方位。这是在谷歌地图下载的澳门博物馆地区航拍图片截图。图中黄色长方形是大三巴牌坊所在地,绿色梯形是澳门博物馆,红色线段围绕的区域是大炮台,周围绿地域是炮台公园。
炮台山的山脚处有一座通向博物馆的自动扶梯。因为疫情尚未完全解除,自动扶梯入口处有工作人员,负责勘验游客的澳门健康码。
澳门博物馆所在地最早是始建于1617年的炮台及驻守炮台的军人营房,1965年炮台原址改建为气象台,1998年在气象台的位置新建博物馆。博物馆楼高三层,展区面积2100平米;其中两层建于大炮台的平台之下,只有最上一层由原气象台的地面建筑改建而成,从而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大炮台原有的建筑风格和地貌特征。
我们从山脚下乘扶梯直达半山腰的底层入口。再换乘另一段扶梯,进入博物馆大堂。
博物馆大堂里拱形门窗和连廊,体现了典型的南欧建筑风格。
穿过拱门向里走就是售票处,门票15元/人,儿童和65岁以上的老年游客免票。博物馆为观众提供多语种的专业导游服务,包括粤语、普通话、葡萄牙语和英语。
售票处右侧是一层展区的入口。一楼展区的主题为澳门早期历史、华人与葡萄牙人在澳门的贸易、宗教和文化的交融,以及数百年来逐渐形成的澳门文化。
进入一层展厅,首先要穿越“时间廊”。时间廊左右两侧的展柜分别展示中国和西方两大文明发展历程以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各自鲜明的特点。(下图来自澳门博物馆官网)。
曾在海上丝绸之路行驶的帆船(模型)。
一层展厅里陈列的圣保禄大钟。
阅读大钟前的文字展牌得知,这座大钟于1714年在澳门铸造,是为天主之母——圣保禄教堂的钟楼而造。钟高0.95米,直径0.88米,重204公斤。
展厅正中位置陈列一台木制的小型印刷机。
根据展板文字说明,这是澳门的第一台印刷机。但是,印刷机的外观没有明显的使用痕迹,没有实物磨损。我猜测,这大概是第一台印刷机的复制品。
陈列在玻璃展柜中的壁龛柜和多宝格,精雕细琢,典雅奢华。因为展柜的玻璃反光,拍的照片看不太清楚。
自十六世纪中叶起,澳门便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直至十九世纪中叶,澳门成为由亚洲至欧洲、乃至到美洲商业海运网络的一部分,国际商业贸易相当繁盛,海洋船运业务有了长足发展。一层展厅中展示的货仓横截面模型是澳门当时远洋运输业的一个缩影。由模型可以直观了解货仓的结构和装货方式:货仓分三层。最下面的小空隙里塞满了石块头,这应该就是保证船行平稳的压舱石。
这是货仓的纵切面模型。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各层货仓之间的木梯;还可以看到,运送的瓷器用草绳捆扎打包挂在底层货仓的屋顶,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因为船体颠簸摇晃对瓷器造成的损失。
展厅中一座描金髹漆、流光溢彩的六扇屏风,凸显其豪门身份和贵族气派。
六扇屏芯的画面连成一幅山林狩猎图,图中的女性狩猎者均是欧洲人的装束。
漆器屏风是中国的传统家具,屏芯图案却讲述着欧洲人的故事,典型的文化混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