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红楼梦》中的“纱罗”(上)

标签:
红楼梦纺织品沙罗 |
分类: 读《红楼梦》有感 |
《红楼梦》书中介绍的各种高档织物林林总总,难以尽述。我印象最深的是“云锦”、 “缂丝”与“纱罗”。2014年曾写过一篇博文,阐述自己对“云锦”、“缂丝”的理解。近几年来,略微了解传统织物制作工艺的皮毛,多少弥补了原先认识的空白。所以再写几篇博文,简述《红楼梦》书中介绍过的高档织物,将新学习的知识补充进去。前几篇博文说了云锦和缂丝,这篇博文说纱罗。
与云锦和缂丝相比,《红楼梦》书中涉及纱罗的文字不多;主要集中在两处。
四十回中,贾母因见黛玉窗纱的颜色旧了,便和王夫人说道:“我记得咱们先有四五样颜色糊窗的纱呢,明儿给他把这窗上的换了。”凤姐儿忙道:“昨儿我开库房,看见大板箱里还有好些匹银红蝉翼纱,……颜色又鲜,纱又轻软,我竟没见过这样的。”贾母听了笑道: “那个纱,比你们的年纪还大呢。不知道的,都认作蝉翼纱。正经名字叫作`软烟罗'。”若是做了帐子,糊了窗屉,远远的看着,就似烟雾一样,所以叫作`软烟罗'。”
四十二回中,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临走时凤姐送给她一些礼物。平儿一一的拿与他瞧着,说道:“这是昨日你要的青纱一匹,奶奶另外送你一个实地子月白纱作里子。这是两个茧绸,作袄儿裙子都好。这包袱里是两匹绸子,年下做件衣裳穿。……”
在阅读这两段文字之前,我对纱和罗的认识很简单。我以为,纱就是质地稀疏的纺织品,例如纱巾、蚊帐布,再如医院使用的纱布。罗就是杭罗的简称,是夏天做衣服的面料,穿起来不沾身,很凉爽;这个认识来源于幼时邻家阿姨的话语,她有一件杭罗材质的短袖衬衣,曾经不止一次向我母亲介绍杭罗面料的优点。看到《红楼梦》关于纱和罗的内容,我才知道自己对纱和罗的认识太不专业,连入门程度都达不到。
为了写这篇博文,我以“纱罗”为关键词在互联网中搜索相关知识。另外,在网络上看到名为《锦绣纪》的三集电视纪录片,也对我了解“纱罗”知识很有启发和帮助。
以下内容多来源于网络资源,算是学习笔记。
要了解纱罗,首先需要知道织物经纬的组织结构。常见的织物经纬结构可以分为平纹组织(下图左)、斜纹组织(下图中)、缎纹组织(下图右),简称为三原组织。
三原组织的主要差别在于,不同组织的经纬线交织点排列方式不同。
平纹组织是最简单的组织,由经线、纬线一上一下相间交织而成。这是我从纱布口罩上剪下来的一小片纱布,其平纹组织清晰可见。
斜纹组织的特点是相邻经(或纬)线上连续的经(或纬)交织点排列成斜线,织物表面呈现出连续的斜线纹路。因为斜线纹路有方向性,故斜纹织物有正反面的区别。
缎纹组织的特点在于其相邻两根经线或纬线上的单独交织点均匀分布但不相连续,经纬线上下交织的次数比斜纹组织少得多,比平纹组织更少;在一根纬线的两个相邻的经交织点之间,纬线连续跨越几根经线,因而有较长的纬线(俗称跳线)浮在织物表面。缎纹织物的质地柔软,表面平滑匀整,富有光泽。
但是,三原组织的经线和纬线交织点无论如何变化,经纬线的走向都是横平竖直的;即使斜纹组织看上去呈现斜纹,其经线也是直的。
纱罗组织是纱组织和罗组织的总称,它的经纬线交织情况不同于三原组织。沙罗织物中纬线相互平行,而经线分为绞经和地经。每织一道纬线,地经和绞经相互交换位置,绞经从地经的左侧转到右侧;下一次再从右侧转到左侧。绞经和地经交换位置时必然发生经线的扭绞,使得扭绞处经线和纬线间的空隙增大,形成纱孔。凡每织一道纬线或数道纬线后,绞经与地经相互扭绞一次的称为绞经组织,也称为纱组织。下图左是最简单的绞经组织示意图,下图右是放大的绞经组织实物图片。
上图可见,在绞经组织中,每织一条纬线,地经和绞经就交换一次位置,即相绞一次。如果在同一幅织物中,同时使用或交替使用平纹组织和绞经组织,尽管经纬数量完全相同,但是平纹部分看起来密一点,就会显现出疏密有致的同色花纹。这种有花纹的纱叫“暗花纱”。
下图是一幅平纹组织和绞经组织混用的织品经纬结构图。
用红线将图中平纹组织和绞经组织区分开来,可以看到平纹组织构成的“卐”字图案。
暗花纱还可以分成两类:如果绞经组织为地、平纹起花,叫“亮地纱”。如下图。
如果以平纹为地,绞经组织起花就叫“实地纱”。
《红楼梦》四十二回中,凤姐送给刘姥姥的礼物中包含一匹实地子月白纱。因为是平纹为地,比较密实,适合做衣服的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