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认识《红楼梦》中的“纱罗”(下)

(2021-02-01 12:19:50)
标签:

红楼梦

纺织品

沙罗

分类: 读《红楼梦》有感

纱组织(即绞经组织)的基本经纬结构规律是:1条地经和1条绞经构成一个绞经单位,每个绞经单位相互独立。相邻的绞经单位虽然靠近,却从头到尾互不打扰;即所谓“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一旦这个规律被改变,每个绞经单位不再独立,而是相互串联沟通,“纱组织”就升级为罗组织

因此可以说,罗组织2.0版的纱组织。下图显示了最基本的罗组织经纬结构。

认识《红楼梦》中的“纱罗”(下)

 

由上图可见,罗组织的每一根经线通过绞转都彼此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织物的经纬结构不易变形,且扭绞形成的孔洞相对更稳定,所以罗才会呈现出轻软透气的特性。

中国织造罗的历史悠久,历代织造工匠不断创新织造工艺。最常见的是在一幅织物上组合使用平纹组织、纱组织、罗组织,进而不断改变和调整各种组织的排列方式。平纹组织和纱组织分别沿经线方向平行排列,导致扭绞形成的孔洞与经线平行的称为直罗;平面组织和纱组织沿纬线方向穿插排列,扭绞形成的孔洞与纬线平行的称为横罗。

这是“二经绞五纬”结构图,是在两排纱组织之间穿插五行平纹组织,是最典型的横罗经纬结构。

认识《红楼梦》中的“纱罗”(下)

 

杭州生产的罗织物素来以质地轻薄、丝缕纤细、提花精美而著称,因此被冠之以杭罗。

认识《红楼梦》中的“纱罗”(下)


认识《红楼梦》中的“纱罗”(下)

 

在罗的织造工艺中,不仅可以将纱组织与平纹组织组合在一起,也可以将纱组织与斜纹组织、缎纹组织搭配;纱组织为地、斜纹组织或缎纹组织起花,织出的图案花纹更为细密精美,被称为提花罗。这是两幅纱组织为地、缎纹组织起花的提花罗。

认识《红楼梦》中的“纱罗”(下)

 

认识《红楼梦》中的“纱罗”(下)

《红楼梦》四十回,凤姐向贾母说,“昨儿我开库房,看见大板箱里还有好些匹银红蝉翼纱,也有各样折枝花样的,也有流云卐福花样的,也有百蝶穿花花样的,颜色又鲜,纱又轻软,我竟没见过这样的。”

我在百度百科中搜索,没有找到关于蝉翼纱的确切定义和历史证据。想来应该是小说作者根据情节需要而虚拟的一类丝质面料。蝉翼纱,顾名思义,就是薄如蝉翼、颜色鲜艳、质地轻软的丝织品。

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素纱禅衣,衣长128厘米,袖长190厘米,重49克。除去袖口、领口较厚重的边饰,衣服只有25克,折叠后不盈一握。在网络中看到,有人认为这件素纱禅衣的面料应该就是凤姐所说的蝉翼纱。但是目前尚没有得到考古证据的支持。

贾母则教导凤姐说,那些纱应该叫作“软烟罗”。我理解,贾母深谙纱和罗的结构区别,知道那些面料是罗而不是纱。但是前文凤姐已经提及那些面料“有各样折枝花样的,也有流云卐福花样的,也有百蝶穿花花样的”,说明那些罗应当属于提花罗。凤姐儿道:“这个名儿也好听。只是我这么大了,纱罗也见过几百样,从没听见过这个名色。”这句话从侧面显示了贾府的富足,也说明作者曹雪芹作为江宁织造的后人对御用纺织品的熟悉程度。

观看电视纪录片《锦绣纪》得知,现在市面上常见的罗织物是二经绞罗。而历史上曾经有过四经绞罗,是每四根经线循环为一组,与左右邻组再相绞,组织结构呈链状,所以也称为链式罗。这是四经绞罗组织结构图。

认识《红楼梦》中的“纱罗”(下)

 

很长一段时间内,四经绞罗停留在历史记录中,而实际工艺处于失传状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周家明先生经过刻苦钻研,用四色线绳建立绞经模型,终于使这种失传多年的工艺得以重现。

认识《红楼梦》中的“纱罗”(下)

 

周家明先生成功复制出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四经绞杯纹罗。

认识《红楼梦》中的“纱罗”(下)

 

纸上谈兵的说了半天纱罗,相比起第一次阅读《红楼梦》时,似乎知道的纱罗知识多了一些。但是仔细想想,不理解的知识、或一知半解的认识却更多了一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