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衍珍禽的卡罗里动物保护区(中)——2016新西兰旅游散记(十八)

标签:
保护区蜥蜴鹦鹉蓝秧鸡 |
分类: 大洋州旅游 |
由于保护区采用的一系列有效措施,各种新西兰特有动物在保护区内享有充足的天然食物,也不会受到其他动物天敌的侵袭,因而得以繁衍生息。
这是新西兰大蜥蜴,据说是与恐龙同时代的物种、最为古老的爬行动物之一,素有“活化石”之称。这种动物的身体颜色会随着外界颜色而变化,所以也被称为“变色龙”。
与普通蜥蜴相比,大蜥蜴不仅是体型大(最长的有60厘米),而且其背部有鳞状脊。下面这张图片可以清楚地看到大蜥蜴背上凸起的刺,那就是鳞状脊。
导游告诉我们,大蜥蜴是卵生动物,其性别由孵化时的环境温度所决定。当在环境温度在摄氏22度时,孵出的蜥蜴全是雄性;只有在环境温度低于摄氏22度时,孵出的蜥蜴才可能是雌性。近年来,由于全球性气候变暖,孵化出的雌蜥蜴数量急剧下降,导致大蜥蜴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科学家预测,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上升,到22世纪时,可能再也孵不出雌蜥蜴,新西兰大蜥蜴将因此灭绝。
这是新西兰特有的卡卡鹦鹉,体型硕大,羽毛花纹素雅,因发出kaka的叫声而得名。
卡卡鹦鹉最大的特点是会用爪子抓食物吃,就像灵长类动物会用手一样。
这是另一只卡卡鹦鹉(两只鹦鹉脚环的颜色有差别)。这只鹦鹉用爪子抓食物的方法与上面那只不同。这只是正手,上面那只是反手。
这种红喙红腿蓝羽毛、体形像老母鸡的动物是Southern Takahe,中文名字叫做“南秧鸡”;虽然不漂亮,却是新西兰濒危保护鸟类物种之一。
导游告诉我们:南秧鸡有坚硬的喙和强壮的腿,吃各种植物的根茎及果实;它们有翅膀,但是没有飞行能力。这只南秧鸡傲慢悠闲地在我们面前散步觅食;似乎没有感觉我们的存在。
南秧鸡虽然颜值不高,但是系出名门,因此受到新西兰银行的青睐,它的形象荣登新西兰百元大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