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见证侵华日军罪行的思源堂——南开大学校园景观(五)

(2015-07-14 22:29:49)
标签:

思源堂

捐赠

台阶

罗马柱

分类: 南开校园

思源堂是南开大学校园内一座具有西方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三层红砖楼房,正门前的门廊有两层楼高,由六棵罗马园柱支撑。门廊外是从左右两侧上下的台阶,由于台阶很高,从台阶上的正门进去就是思源堂的二楼。

这是思源堂正门和门口的罗马柱。

见证侵华日军罪行的思源堂——南开大学校园景观(五)

 

这是思源堂正门前的高台阶。

见证侵华日军罪行的思源堂——南开大学校园景观(五)

 

这是罗马柱的局部图,每棵柱子顶端装饰着四个圆涡卷型雕塑,仿佛是每棵柱子长着四个耳朵。

见证侵华日军罪行的思源堂——南开大学校园景观(五)

 

这是介绍思源堂的大理石牌匾,悬挂在思源堂高台阶正面的墙上。

见证侵华日军罪行的思源堂——南开大学校园景观(五)

 

思源堂起源于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对南开大学的资助,也代表了该基金会对南开大学著名教授邱宗岳先生的褒奖。1922年,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的专家到南开大学考察。他们听了邱先生用英文讲授的化学课之后称赞有加。他们认为,在美国大学里也很难听到如此高水平的授课。为了帮助南开大学改进教学环境,完善教学设施,洛克菲勒基金会决定向南开大学捐款12.5万元,为学校建设科学馆。但是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捐赠附有一个条件,要求南开大学在国内另外筹集一部分资金共同作为科学馆的建筑经费。当时学校资金紧张,老校长张伯苓先生告借无门,非常为难。袁世凯(那时袁世凯已经去世6年之久)的婶母袁太夫人知道后慷慨解囊,用她儿子袁述之(民族企业家)的名义资助南开大学7万元,为老校长张伯苓解了燃眉之急。

1923年科学馆建成,以“思源堂”命名之, 思源二字取自成语饮水思源,同时也有思袁之意,以表达对双方捐助者的感恩和纪念。

这张照片是建成不久的思源堂。那时思源堂前面还是莲叶翩翩、荷香袅袅的一湾荷塘。

见证侵华日军罪行的思源堂——南开大学校园景观(五)

 

思源堂建成以后成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化学家伉铁镌、植物学家殷宏章、物理学家吴大猷、数学家陈省身、江泽涵、刘晋年等大师级学者都曾是思源堂里的莘莘学子。

思源堂还是日军侵华罪证的见证者。19377七七事变后,日军飞机轰炸南开校园,思源堂中弹起火,但是并未倒塌。而思源堂旁边的建筑物都被炸成一片废墟。这是被轰炸之后思源堂周围的断壁残垣。

见证侵华日军罪行的思源堂——南开大学校园景观(五)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北大、清华南开迁至昆明,组建了西南联合大学。学校师生在张伯苓校长的带领下,将从废墟中抢救出来的图书、仪器集中起来,就在思源堂后门口的河边码头装船,长途跋涉转运到昆明。

抗战胜利后,思源堂作为南开大学仅存的老建筑得以修复。解放以后,思源堂在很长一段时间是化学系的教学楼,现在是医学院的教学楼。

这是在南开大学网站的校园景观展示平台上下载的思源堂全景图片。由于是用广角镜头拍照的,图片的景深比实地要显得大一些。

见证侵华日军罪行的思源堂——南开大学校园景观(五)

   
最后附上一张校园地图,图中红色矩形就是思源堂所在位置。

见证侵华日军罪行的思源堂——南开大学校园景观(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