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凉而神秘的崩密列——2015越柬旅游散记(二十二)

标签:
旅游崩密列废墟荒凉神秘 |
分类: 亚洲旅游 |
离开巴公寺之后,我们前往距离暹粒60公里的崩密列(Beng melea)。
根据网络上查询到信息,崩密列是一座吴哥寺式的庙宇,柬语名字的意思是“荷花池”。但是现在荷花池早已干涸,寺庙也彻底荒废。与此前参观过的寺庙相比,崩密列最大的特点是它的荒凉和神秘。
进入崩密列景区的道路两旁,可以看到几尊五头蛇的石雕,其造型风格与我们在吴哥寺看到九头蛇很接近。这个五头蛇石雕是我见到的蛇形石雕中最完整的,而蛇的身子已经残缺不全,凌乱的散布在路两侧。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崩密列,到处是残垣断壁,一片狼籍。如果说,此前参观巴戎寺、吴哥寺、巴公寺,看的是古建筑,而参观崩密列,看的是湮没在乱树野草中的废墟和乱石。
这是崩密列南面的空地,应该是原来寺庙正门外的院子。虽然还能看出门廊拱顶的轮廓,但是摇摇欲坠的院墙、横七竖八的条石等将正门堵得一塌糊涂,一片荒芜破败的景象。
这是崩密列废墟前的一棵大树,树根挤占了原来院墙的位置。我们团队在大树前合影留念。
导游告诉我们,据历史学家的研究,崩密列这座寺庙建造时间早于吴哥寺,其规模不如吴哥寺宏伟,其结构与吴哥寺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它同样拥有里外三层回廊,中间庭院为田字形。现在虽然荒芜了,还是仍然能够看出曾经的气派。这张照片中的砖垛就是外层回廊的一个角门。一棵树在门廊内茁壮生长,恰好堵住了进门的通道,苍翠的树冠覆盖在角门上方,象是为门楼撑起了一把保护伞。真不知道是大树霸占了寺庙的领地,还是寺庙得到了大树的护佑,或者两者都有吧!
我们绕过乱石,从一处坍塌的院墙豁口进入崩密列的内院。我们要在这些长满青苔的石块中小心翼翼地寻找可以下脚的地方,用“路隘林深苔滑”来描述是最恰当不过的。
院内遍地是散乱的石块,杂草丛生,满目创痍,仿佛是刚刚经历了严重的地震。
金色的阳光透过浓密的枝桠,在一片狼藉的废墟上、在班驳陆离的树影中撒下星星点点、奇形怪状的图案,断裂的柱石、坍塌的墙壁间似乎笼罩着一种来自远古的神秘气氛。
穿过几道废弃的走廊之后,进入了一个更加破败的院落。我们意外的发现,这个院落中居然有一条木栈道。导游告诉我们,这条栈道是拍摄电影《虎兄虎弟》时搭建的,影片拍摄结束后栈道没有被拆除,保留下来成为游客安全的保护设施。
房舍的破败并不影响树木的繁衍,蜿蜒的树根肆无忌惮地穿过墙壁,钻进窗子,似乎这里原本就是它们的家园,在被人类征用了几百年之后,它们又理直气壮地收回了自己的失地。
崩密列给我们留下印象是荒凉和神秘,这种感觉在吴哥古迹的其它景点中没有体会过。
希望这种原生态的状况能够得到长久有效的维持,保留崩密列的残缺美和神秘感,让以后的游客也能够看到原汁原味的崩密列,也能够感受到来自远古的神秘气氛。
我和老公在这这里合影一张,背景是崩密列的废墟,象征着地老天荒永结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