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尔寺游记(下)

标签:
塔尔寺朝拜磕长头藏传佛教 |
分类: 国内游记 |
在塔尔寺内,时时可以闻到扑鼻而来的酥油气息,处处可以看到磕长头的虔诚朝拜者。
所谓“长头”是指等身长头。朝拜者念诵“啊嘛呢叭咪哞”六字真言,双手合十先举过头顶、后移至胸前,然后弯腰双膝跪下、双手着地,进而全身匍匐在地、双手向前伸直,额头轻叩地面,完成一个长头。
由于不好意思近距离拍摄朝拜者,我在网络上找到一张磕长头的照片,放在这里。
导游告诉我们,磕头朝圣的人在其五体投地的时候,是为“身”敬;同时口中不断念念诵真言,是为“语”敬;心中不断想念着佛,是为“意”敬,磕一个长头,三者得到完美的统一。
磕长头是藏传佛教特用的朝拜方式,在藏传佛教的其他寺庙中可以看到类似朝拜者。这是我在网络上下载的西藏大昭寺里朝拜者照片。
在我们参观的各个庙堂殿门口、廊檐下,随处可见铺设在沿墙地面上的木板,每位朝拜者在木板上占用约半米宽、两米长的面积。在这个狭小的区间里,每人的面前铺着一幅毯子或棉被,手上和膝盖上戴着各种材质的手套、护膝等护具,十分虔诚地完成每一个动作。尽管周围有许多游客,他们如入无人之境,不敷衍不扭捏,一心一意的朝拜神圣。我特别注意到,那些木板已经被朝拜者磨出了许多凹痕,看来是需要经常更换的。
由于塔尔寺是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在藏传佛教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受到各地信众的拥戴。这些朝拜者不仅来自青海省内各地,还有一些人来自2000多公里以外的西藏地区。这些朝拜者从家乡徒步来到塔尔寺,一路上风餐露宿,每走三步就要磕一个长头,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路都是这样“磕”过来的,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到了塔尔寺之后,还要接着磕10万个长头。这样做的原因在于,据说,宗喀巴大师诞生地的那个菩提树上有10万片树叶,每片树叶上都自然显现一尊狮子吼佛像,因此需要磕10万个长头,表示对每一尊佛像的朝拜,以求功德圆满,来生幸福。
尽管在塔尔寺磕长头如此辛苦,但无论是在大金瓦殿的门口,还是祈寿殿的廊檐下,以及我们见到的每一个用于朝拜的区域,处处人满为患,一席难求。导游说,这些朝拜者每天凌晨两三点钟,就要携带干粮和水进入寺院,才能找到比较理想的朝拜位置,迟一点就可能没有地方了。
下面这张照片拍摄于大金瓦殿的门口,离镜头最近的女士可能来得稍晚一点,廊檐下木板上已经没有位置,她只好将自己朝拜用的毯子铺在旁边石板地上。
每天日落时分,朝拜者收拾自己的物品回到暂住的地方。第二天再来,周而复始,直到磕满10万个长头。
导游还特别告诉我们,塔尔寺是以寺养寺,完全靠门票收入和信徒捐赠来维持日常开销,但是对于这些朝圣者,塔尔寺是不收取任何门票费用的,这也体现了佛祖普度众生的精神。
朝拜信众虔诚之至,辛苦之至,令人感叹,宗教信仰的力量是如此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