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怀古”暗示枉与他人作笑谈的李纨——《红楼梦》灯谜浅析(三)
(2014-06-30 22:20:54)
标签:
红楼梦命运灯谜李纨 |
分类: 读《红楼梦》有感 |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中,薛小妹新编怀古诗的第三首是“钟山怀古”。诗的全文: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根据网络上查询的资料,这个谜语出处是南朝齐代孔稚硅的《北山移文》。该文大意是,周颙(yóng)曾隐居于现在的南京钟山(时称北山),以清高不仕自诩。但是后来应皇帝之诏不得已出任海盐县令。他再访钟山时,受到钟山山灵的嘲讽,说他言行不一,玷污了钟山的高洁,不欢迎他再来。薛宝琴的“钟山怀古”借题发挥,嘲笑那些表面自命清高、实际上热衷名利的人。网络上有些博文作者认为这首诗影射李纨的命运,我也同意这个观点。分析如下:
李纨,“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 她和探春等起诗社,自己取名“稻香老农”。在行“占花名”酒令时,她抽到花名签是“霜晓寒姿’的老梅,注解是“竹篱茅舍自甘心”。这些都反映了她与世无争、明哲保身的处世理念。钟山怀古”的第一句“名利何曾伴汝身”,正是对李纨寡居生活状态恰如其分地的总结。
李纨的儿子贾兰后来中举,飞黄腾达,“爵禄高登”,她因此享受到“带珠冠,披凤袄”的待遇。也就是说,由于她儿子做了大官,母凭子贵,使得她身不由己地进入到被封诰的行列,即所谓“无端被诏出凡尘”。
李纨恪守封建节操,早年守寡,心如枯井,处处谨慎小心,绝不招惹是非,为儿子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儿子获得功名、进入仕途后,她自以为晚年无忧,可以安享荣华富贵,但是贾府的败落如同轰然倒塌的大厦,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贾府被抄,家产充公,她和她的儿子必然会受到波及。“牵连大抵难休绝”是可想而知的。
不仅是财产损失,更具有悲剧色彩的是,她的儿子虽然官居高位,但却也命夭寿短,黄泉路近(红楼组曲歌词中有暗示,见下文)。也就是说,李纨青年丧夫,老年丧子。她的青春年华和毕生心血就这样付之东流。她因为命运悲惨而成为他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所以只能是“莫怨他人嘲笑频”。
太虚幻境中李纨的判词是: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这首判词与灯谜恰好相互印证,说明了李纨的命运结局。
其中,判词第一句“桃李春风结子完”有双重含义,既隐含了李纨的名字,也暗示她的婚姻生活就如同春风中的桃李一样在结子之后戛然而止。我认为,可以做如下理解,正是由于 “桃李春风结子完”的出现,导致“名利何曾伴汝身”的结果。
判词第二句“到头谁似一盆兰”,解释了李纨“无端被诏出凡尘”的原因。
判词第三、四句“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与灯谜中的三、四句“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非常相似,都提到被他人笑谈,可以看作是互为解释。
红楼梦组曲中李纨的曲牌是“晚韶华”,歌词如下: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休提绣帐鸳衾。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这首歌词可以看作是李纨命运的真实写照。歌词的后半阕用了四个叠词排比句。前三句描述贾兰中举当官之后威风凛凛、不可一世的状态,但是第四句急转直下,“昏惨惨黄泉路近”意味她儿子不长时间就战死沙场(前文中的“头戴簪缨”是武官服饰,说明贾兰中的是武举,故推理其死于战场),只给李纨留下了“与后人钦敬”的“虚名儿”而已。这句话中的“钦敬”与灯谜最后一句中的“嘲笑”看上去词义不同,但是异曲同工,都是对李纨不幸身世的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