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钢琴师到厨师的转变说明了什么?
(2013-06-03 22:07:36)
标签:
钢琴师厨师幸福休闲 |
分类: 有感 |
这几年来,关于狼爸、虎妈的报道和讨论不断地见诸于各种媒体。
狼爸、虎妈的共同之处在于用打、骂的方式对孩子进行严格管教,他们教育方法以孩子进入了知名大学而获得成功。
前几天和一位朋友谈起狼爸、虎妈的教育方法,这位朋友对此不以为然。她给我讲了她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用以说明狼爸、虎妈的教育方法不具有推广价值。
我这位朋友的哥嫂早年移民美国。他们的一双儿女聪慧过人,在家长的鼓励和监督下,姐弟两人自幼学习弹钢琴,成绩不菲,数次参加学校的汇报演出,得到过不少好评。凭着不错的钢琴成绩,姐弟两人都顺利进入理想的大学,儿子在大学主修音乐专业。我朋友的哥嫂为此颇有成就感。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他们的儿子(为叙述方便,后面简称S)进入大学之后开始对烹调感兴趣,S说不喜欢弹钢琴,而想去做厨师。S的母亲对此坚决反对,甚至以减少生活费的方式来阻挠S的想法,但是她的经济封锁政策反而成为儿子提供了烹调的实习机会。
S买了许多关于烹调的书籍来自学,并且自己动手实践。他参考烹调书籍上介绍的各式菜谱,根据自己的喜好加以适当调整和创新;每道菜做四份,他和女朋友吃两份,另外两份卖给其他同学。由于制作认真,材料新鲜,价格又比餐厅中的同类菜品便宜,所以在同学中很受欢迎,许多同学都来预订。如此一来,S既练习了烹调技术,也解决了生活费问题,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当厨师的努力方向。现在,S已经从大学退学,到另一家学校去修读烹调专业。
S的母亲,也就是我朋友的嫂嫂,和我朋友谈起此事时声泪俱下,言语之间有太多的心酸和不甘。她从孩子5岁起开始实行严厉有加的教育手段。她天天监督孩子炼琴,每天有严格的炼琴时间要求,一分钟都不能少;她自己省吃俭用,花高价请名师指导孩子,希望孩子能够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她所付出的时间、金钱、精力,都是寄希望于一个梦想,梦想孩子将来能够成为出类拔萃的钢琴艺术家。但是突然之间,这个梦想被无情的打破了。她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孩子从钢琴师蜕变厨师的现实。但是她也没有能力改变这个现实;所以整日闷闷不乐,郁郁寡欢。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据我看来,天下的父母都爱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幸福的生活,有体面的职业,有稳定的收入。所以,父母任劳任怨的为孩子操心、千方百计的为孩子的未来筹划,自觉自愿地为孩子的幸福付出心血和金钱。但是孩子最后幸福与否,还要靠孩子自身去体会、去感觉。这就象脚和鞋的关系,鞋子合适不合适,舒服不舒服,只有脚知道。一个人的生活幸福不幸福,也只有他自己最有发言权。因此,做父母的应该认识并接受如下观点:父母的付出并不必然导致孩子幸福。这两者有关,但是并不等价。如果不接受这个观点,在孩子发展悖离了父母设计的轨道时,父母就有可能象我朋友的嫂嫂那样怨天尤人,自寻烦恼。最后是父母和孩子都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