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叔同故居纪念馆游记

(2013-06-05 23:30:13)
标签:

李叔同

弘一法师

故居

送别

休闲

分类: 国内游记

前些年,看电影《城南旧事》,其中的插曲“送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才知道该歌的词曲作者皆是李叔同;再后来又知道李叔同出生于天津,他的故居就位于海河北岸的粮店街。

今天下午,抽时间到李叔同故居纪念馆一游,颇有感触。

门口的巨石上,镌刻着赵朴初手书的“李叔同故居纪念馆”。

李叔同故居纪念馆游记
    李叔同故居是一座古香古色的四合院,由四套小四合院组成,平面呈田字形。故居内建有游廊和池塘假山,院内花木繁茂,室内陈设精致,环境幽雅。这是故居的全图。
李叔同故居纪念馆游记

 

参观李叔同故居纪念馆不收费,这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很少见。走进故居的大门,清幽静谧的院落中飘荡着委婉动听的“送别”歌声。游客很少,算我不超过6个人,所以很安静,没有其他旅游景点的拥挤和喧嚣,可以从容参观和仔细欣赏馆中的文物和展品。

在参观中得知,李叔同即著名的弘一法师,他清光绪六年(1880年)出身天津官宦富商之家,自幼饱读诗书,通古博今,曾东渡扶桑,专攻音乐和绘画。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就是这样一位家境富有,才华横溢的文化奇才,在他的事业达到鼎盛时间的1918年,毅然剃度为僧,皈依佛门,法名演音,号弘一。以此为转折点,他一洗铅华,笃志苦行;并南下福建泉州,穷其一生潜心钻研佛经戒律,终成世人景仰的一代佛教宗师。

这是故居中的一个展室,门口两侧的柱子上挂着李叔同手书的楹联“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从画面中可以看到展室中李叔同的雕象。

李叔同故居纪念馆游记
    李叔同对金石篆刻很有造诣,出家之前治印多方。纪念馆在李叔同常用的印鉴中精选数枚,做成篆刻墙供游人欣赏。

李叔同故居纪念馆游记

 

李叔同曾在若干所学校任教,讲授美术、音律等课程,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李叔同出家之后, 丰子恺为纪念弘一大师五十寿辰,绘图五十幅,请大师题诗五十首,作为第一集《护生画集》。自此,丰子恺与大师约定以每十年增加十篇,继续绘制《护生画集》,直至大师百年。大师六十岁寿辰时,丰子恺做画六十幅,请大师题诗六十首,合作完成了《护生画集》第二集。然而弘一大师未及七秩即已仙逝,未能完成后续的合作之约。恩师圆寂后,丰子恺仍然按照他与大师的约定,每十年出版一集,直至大师百岁时,完成了诗一百篇、画一百幅,共计六集的《护生画集》。护生之愿于此方告圆满。可惜的是,丰子恺先生于第六集出版之前逝世。这是我在纪念馆商品部买到的《护生画集》六集合订本。

李叔同故居纪念馆游记

 

走出李叔同故居纪念馆,又一次听到委婉优雅的“送别”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霄别梦寒。”歌声带着淡淡的伤感,悠悠的思念。

故居外是机器轰鸣的建筑工地,青砖灰瓦的故居在一片高楼大厦中显得格外古朴和灵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