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甲大学“四十风华”纪念——书签中的高校掠影(六)

标签:
逢甲大学四十台湾杂谈 |
分类: 书签收集纵横谈 |
2003年2月,我和中国人民大学的两位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的三位教授、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一位高管组成一个小型访问团,应台湾淡江大学海峡两岸交流中心的邀请出访台湾。承东道主的周到考虑,为我们安排了访问政治大学和逢甲大学的机会。
逢甲大学位于台中市。访问逢甲大学时,校方送给我们每位客人一个铜制书签和一个银白色的胸针。并且告诉我们说,2001年是逢甲大学四十年校庆,这些礼品就是校庆时制作的纪念品。
当时接待我们一行的是时任逢甲大学副校长的李元栋教授、时任会计学系主任的陈贵端教授,以及从牛津大学留学返台的王汉民教授。他们向我们简单介绍了逢甲大学的发展历程。
逢甲大学创始于1961年,当时的校名是“逢甲工商学院”,以纪念清朝期间当地抗日名仕丘逢甲。初创时,学院只設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工商管理、会计等4个系,学生211人。1970年6月,逢甲工商学院更名为大学,下设研究学院、工学院、商学院、理学院、管理学院等,至此逢甲大学进入了新的起点。到逢甲大学建校40周年时,其教学研究单位已扩展为六个学院、二十八个系,五个博士班、十二个硕士班,六个华侨主修科,五个研究中心;在校学生人数达18000余人。逢甲大学的快速发展,正应和了那枚书签上图案所代表的寓意——枝繁叶茂。
接待我们副校长的李元栋教授介绍了逢甲大学四十年的发展成就之后说,等到五十年校庆(即2011年)时,逢甲大学会更好。欢迎各位贵宾那时再来逢甲大学参观。
2011年,我们当时在场的访问者中没有人去访问逢甲大学。但是我们和逢甲大学会计学系的交流却也同样枝繁叶茂。2006年,王汉民教授执行海外移地教学计划,带领10名左右研究生参加南开大学会计学系举办的海峡两岸会计学术研讨会,并为我们做了“台湾财务会计发展与相关问题研究”的专题报告。同年,我到台湾大学参加会议,应王汉民教授之邀,专程到逢甲大学为研究生开设讲座。此后,李元栋教授、陈贵端教授也都不止一次地访问南开大学。
近几年来,我一直非常关注逢甲大学的发展。最近从网络上了解到,逢甲大学自2006年起连续三年在台湾当局教育管理机构组织的教学卓越评选中荣获全台湾地区第一的称号,并在2012年5月荣获英国泰晤士报(The Times)高等教育专刊公布的全球百大新兴潜力大学第89名,台湾有5所大学榜上有名。
当年的四十风华,现在是五十绰约,祝愿逢甲大学发展得越来越好。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下逢甲大学赠给我们的银白色胸针。你看到“四十风华”了没有?
介绍逢甲大学的网页地址:http://baike.baidu.com/view/20237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