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大学的“五识”教育——书签中的高校掠影(五)

标签:
东吴大学五识台湾杂谈 |
分类: 书签收集纵横谈 |
2003年以来,我先后三次到台湾东吴大学管理学院访问,尤其是2007年9月-10月我曾经到东吴大学访问讲学,为期半个月;其间得到东吴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的詹乾隆教授的多方关照。2011年,詹教授带队东吴大学的EMBA学生到大陆游学,专访南开大学。老朋友重聚,自然分外高兴。
令我喜出望外的是,詹院长特意带给我一套介绍东吴大学“五识”教育的书签。
这套书签一共三枚,金属材质,彩色烤漆工艺。书签的造型比较特殊,是将一条金属片对折成夹子形状,由于金属片的一端附有磁铁,将其夹到书页中时,夹子的两片相互吸引,可以比较牢固地附着在书页中从而发挥书签的作用。这是我收集到的书签中造型最简约的。
这是三枚书签的正面。
这是三枚书签的背面。
我在东吴大学的网站上查询到东吴大学校长劉兆玄先生在其就职演说中对五识的具体介绍:知识,强调的是宏观性、整体性的知识;常识,透过丰富的常识才能触类旁通,创造新意;见识:有视野有洞悉;胆识,敢于挑战旧有,思考别人没有思考过的事务;常识,不仅是对世上美好之人事务的欣赏,在此竞争激烈之时代,更要培养能欣赏对手,欣赏敌人的识度。劉兆玄先生在致辞中还特别强调,“这五识中有很多成分不容易从专业课程中培养,需要通过一套优质的通识教育学程,以及具有深厚通识学养(这是刘先生致辞中原话,我理解“学养”应为素质或经验的意思)的师资做深入浅出的讲授,让大学生用四年时间依兴趣、有规则地从中吸取滋养,庶几可收其效。”
我的理解:东吴大学的五识教育,就是我们经常强调的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融合。这样理解是否准确?有待于和东吴大学的教授交流之后加以确认。
看到这套书签,我回想起在东吴大学讲学时游览过的著名台湾景点。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处,一处是位于东吴大学外双溪校区里浸润着浓郁文学气息的钱穆故居;另一处是位于台北故宫旁边集中国庭园造型艺术于一身的精致典雅的至善园。
以后有机会再与大家分享钱穆故居和至善园的美好和优雅。
附录:台湾东吴大学校长提倡“五识”教育的就职致辞的网页地址:http://www.scu.edu.tw/sub9308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