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推动浪(指数级)和修正浪(量级)的定义是不同的。我认为修正浪直接可以归类于三角级数。
2、数轴-时间轴和对数坐标,对波浪理论来说,唯一的区别就是:数轴是数的量;对数是数的比率。
3、平行通道是用来确认修正浪的在比率上的量级,除此之外没什么用处,也许有时会更好观测一点。
4、道指波浪的起点不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无所谓的(不管道指在任何时点上开市),重要的是:之前的是1浪,1929年的大萧条是2浪。在整个循环浪的记数上,艾略特把它标识为“gscI—gscII”。
5、在波浪指南里,浪2如果是锯齿型,那么浪4不会是锯齿型,这叫波浪的交替现像,或者说“不重复现像”。那么,在修正浪(量级)里,任意级别的修正浪,它的绝对幅度不会超过上一级的修正浪。指南不是规则:绝对、永远不可能出现,比如“2浪绝对、永远不可能跌破1浪底”——这是规则。指南,指的是极小概率,或者还未发现:比如至今还未发现,浪2是锯齿型,浪4同样是锯齿型。
结合上面的5点,我说一下为什么要用对数坐标:因为相对于第3浪,第1浪太短了,第2浪也太短了,以至于第3浪和第5浪的任何一个修正浪,下跌的点数都不得不超过2浪。比如,1浪才涨了386点,3浪现在己经超过2万点了。
这篇博文,就是加入讨论:道指从2009年以来的5浪上涨,在更高一级的波浪结构中的定位——这至关重要。想像一下:要是百年级别的超级循环浪5,那随时得准备撒开腿跑啊
。
红色方框处标识了三个最大的循环浪级的修正浪,从修正浪的量级上,很容易得到推动浪的划分。我个人只有一个问题:1960年1月到1962年6月,有没有可能是“平台型”?
两个假设:1、是平台型,那么整个甚超级循环浪"gscIII",从形态上看,本身就是要延长的。
2、不是平台型,那么整个甚超级循环浪"gscIII",己经处在超级循环浪"scIV"的阶段了:2009年—现在。但就这种划分,从形态上看长线还是要继续上涨。
按最坏的假设:大萧条以来的超级循环浪到现在要结束了,即要对40点-现在所有涨幅的一次修正。
为什么呢?我脑袋快想破了。所有央行都在印钱啊:货币投放直接推动着资产价格的上升。央行本身也在历史的进程中无法自拨。在我之前的博文,我写过:政府债务和央行资产负债表进入历史性的加速膨胀期。这是由悖论导致的,没有人可以停止它。只有一个办法:找到通胀方程。
仅仅针对2009年的这一波5浪上升,回调是随时可以发生的:对6440点——2XXXX点的上涨的一次修正。那只是俗话说的:涨太多了就要跌,跌太多了就得涨。比如说,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几大主要央行,货币投放量己经达到15万亿美元了(这个量级人类史上前所未有),只要央行停手,基于70%的股票指数化交易和80%的外汇指数化交易,都是由所谓的“量化交易”完成的,那么“踩踏”将随时发生:比如股市几周就跌掉15%-20%;外汇市场上货币快速跳水。
因为这个过程中,央行并没有碰到QE的天敌:中高强度的滞胀。如果碰到,想像一下:一场中烈度的滞胀,通胀水平提高到3%、5%,10年期美国国债冲过5%、6%,那这个世界会发生什么事?——人类史上最大的债务泡沫将破灭;资产价格将如多米诺骨牌一样全线坍塌。
(我认为其实己经是轻度滞胀了)。
那么,按上面最坏的假设,以波浪的交替规则:gscIV从波浪交替上应该是锯齿型:击穿通道下轨(道指1万点,99%概率又要被击穿)或三角型:盘出现有通道下轨(那个时间要拖得很长了),然后重新构建整个甚超级循环浪的最后的上升通道,进入gscV(最后一浪),这将是由人工智能和生物工程(或者更夸张的说“生命科学”)主导的推动浪。
在那之后会发生什么事呢?波浪理论预示了可能的大萧条级别的下跌:相当于道指从38600点跌到了4000点。倒是有可能的:比如就像霍金所说的,地球的大气层被人类不可逆转的破坏掉。所以,最好在此之前,比如买入特斯拉的股票,准备星际移民:时间也就一、两百年了。让沃伦.巴菲特留在地球上,去跟一堆掷硬币的猩猩们比聪明吧。
从思想的角度,我直接引用波浪理论20周年纪念版第八章的原文:
(最后一句话,我更正一下:当人工智能识别波浪后,价格的波浪运动会被不断的“简化”:跳空缺口+直线)
从现实的角度,我倾向于整个甚超级循环浪(gsc级别)继续:在道指冲击10万点之前,不要跟我讲大萧条:哪怕它完全是构建在金钱上醉生梦死的10万点。
但在此之前,得谨防超级循环浪“scV”:从2009年到现在,在波浪结构上成立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