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研究了保健品行业几天后的一点个人看法。虽然如此,至少不会“商业的策略性提价”和“通胀导致商品价格上涨”都分不清。
我分成三个部份来写。
第一部份:保健品行业现有格局。
全球的保健品市场,北美、欧洲、亚洲基本上是三分天下。在这三个市场中,美国现在是做得最差的。为什么,因为他们按药品的做法做保健品。而欧洲、亚洲的情况要好一些,他们其实做的是“奢侈(高端)消费品”。中国就是例子:CFDA定义的“保健”功能,批准生产的各种保健品,就是俗称的“蓝帽子”,那更多是照顾到即有商业利益的产物,并没有经过严格的临床医学的证明。这一点上,跟中药差不多。
所以,这就形成了保健品的两大市场:1、还在亏钱的美国市场(膳食补充);2、和奢侈消费品等量级的欧亚市场。
一、“膳食补充”永远无法进入医生的处方。
这是美国所有在亏钱的保健品产商碰到的根本问题。举个例子,就算某个保健品产商,研发了某个活性成份的化合物,并且通过循证医学得到了FDA认证,获得专利保护,但问题在于:它无法进入医生的处方。医生的处方,只会开具药品,对于特殊人群,也只会用到辅药进行辅助治疗。这个获得专利保护的“膳食补充剂”,顶多只会得到医生的“建议”:正常饮食之外可以补充服用。更不可能像药品一样,进入国家或商业保险体系。
这就意味着:走研发模式在经济上,它是不成立的。所有的保健品产商,只能根据FDA对膳食补充剂的相关指南进行生产,这又意味着所有产品最终走向同质化。
只要美国的膳食补充剂厂商,没把这道理想明白,它们还会继续亏损下去。
二、奢侈(高端)消费品。
消费者为什么不去药房买价格低廉的维生素C片呢?为什么一名健身运动员,不用最经济的鸡蛋的蛋白,而要吃比如蛋白粉呢?显然,他具备了更高的消费能力。
拨火罐有什么用呢?他可以获得心理安慰。对于医生来说,如果这样做能够让他的患者保持情绪放松,医生也不会反对:只要这种行为在医学上是无害。吃燕窝有什么用呢?营养价值跟猪皮差不多。
但是做为消费品,厂商就不能宣称,它在医学上有这样或那样的“功效”。而做为奢侈消费品,那么比如CFDA就管不着了:有人要吃燕窝,关我什么事?只要你的产品不被我证明或检测出有害健康的成份就行了。
就奢侈消费品这个定位来说,保健品在“亚健康”人群或需要额外进入膳食补充的人群(青少年、孕妇、运动员等等)的预算序列中,显然是排在必需需求之后的优先项。并且,这个阶层的消费者也表现出较高的“品牌粘性”:当他们信赖某个品牌时,一般不会更换。
现阶段,中国所有的保健品产商,都是做产品的,没有人做服务。
仅就产品而言,正常情况下,未年10年行业的较高成长期还是有的。但我希望,有那么一、两家开始进入服务业领域,比如用20年时间,期待服务业占主营收入比重能达到50%。
上面是第一部份,说的是己有产品的定位。
第二部份:保健和增强体质服务。
“亚健康”并不是一个炒作的概念,它的量化形式就是各种“生理指标异常”:肥胖、慢性疲劳、营养失衡、血压异常等等。它不是疾病,但是异常的项目越多,并且身体长期处在这种状态,很可能最终会发展成慢性病或成为一些疾病的重要诱因。至少,从统计学的角度,有足够的临床证据证明这类相关性。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保持合理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就能避免这种“亚健康”的状态。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人对于健康的追求,当然是首要的,也是没有止境的。这就需要有人来提供服务:比如说健身房,有专业的健身教练指导,避免畸型、受伤或意外。
即然不可能(至少在经济上如此,这只能靠国家公共政策)像药企一样,通过研发模式,像给患者提供药品那样来服务于“亚健康”人群,那么,比如用一个公益性质的项目,把这类人群组织起来:比如说健康俱乐部(健身的升级版)。在商业心理学上,有个术语:从众行为。比如,你要一个人自己早晨去爬山,相对比较困难的;如果有一些人一起爬山,那就容易一些。或者说这种现像,是群居性动物所共有的。
再比如,不只是健身运动员,还有青少年,在这个年龄段,他们是需要足够的运动量以及由此带来的额外膳食补充。如果你的孩子,让他跑800米(200米跑4圈)都会倒在半道上;10个俯卧撑都坚持不住,而你还没有意识到他是处在“亚健康”状态,还在讲什么“亚健康”是“伪科学”的概念,那我只能说,你这个家长真是太糟糕。
在中国很特殊的一点是:大学有很多利益之争;也有很多傻瓜拿着别人的钱,在那里不停的烧钱。所以,如果有人想做,那么中小学没有人做的地方,是最容易做的:你可以很容易的为校际联赛的所有开支,拉到本地赞助商。所有赞助商,只有一个好处:他们从小就在用你们家的产品或服务,至少你也可以理解成这是一种成本相对较低的广告方式。
其实这最应该由体育用品公司来做,如果国内厂商没有兴趣,直接找耐克公司合作也是可行的:这就可以直接成立合资公司、建立数据中心,为将来的人工智能更广泛的应用在体育、保健产业做准备。
第三部份:保健业和医疗、奢侈消费品的区别。
医疗机构注定无法解决亚健康人群的问题,因为他们的成本太高了。这就像用法律手段去解决道德问题一样,比如说,骂人,这是道德问题,你如何用法律手段去解决呢?总不能叫警察叔叔把他拘留几天,就因为他骂人了?所以,这只能靠保健服务的提供商来完成。
保持合理的生活、饮食方式,是避免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最好方法;合理的运动和膳食补充,是增加体质的有效方法。这就是保健服务存在的意义:以FDA或CDFA颁布的国民健康的相关指南,用最低成本去实现:如果你的效率是最高的,相对成本一定是最低的;如果你的服务是最好的,那么相对报酬也一定是最高的。
所以,再次重复:不能像做医疗或奢侈消费品那样,去做保健服务。我见过装修几近奢侈的健身馆,最终无一例外不赚钱。自我包装是一种肤浅的商业策略,最终顾客也会买椟还珠。老子说过“被褐怀玉”:身上披着褐布、怀里揣着宝玉。当然那是圣人,我们做不到。
第四部份:战略合作伙作和人力资本重要性。
当涉及企业合作时,价值观相近是最重要的。这就像巴菲特和芒格,对于想要结婚的人给的两点建议:1、所有重大方面的看法保持一致(巴菲特);2、如果你们的结婚协议有40页纸那么厚,那么我劝你们这婚还是不结为妙(芒格)。
我一直以为,对企业而言,让所有员工一起想办法,总比几个人想办法好。这要求从学校出来后的“再教育”不能中断,比如《应用数学》;以及如何让员工为自己干活,给自己打工。
所有的获利模式,都是做出来的,不是坐在家里从书本里找出来的。我这个人没有商业天赋,企业家和商人的商业天赋,不知道要比我高到哪里去。所以这部份我还是不空谈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