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我码了三篇博文,绕了一圈,终于在这一篇,又说回股市了。
(童鞋们,打起精神)
先说M1。我们国家的定义:M0=流通中现金;狭义货币( M1 )=M0+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单位活期存款;广义货币( M2
)= M1 +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最简单的说:M1=M0+各种各样滴“支票”。
这在以前,M1/M2增速差上升,通常表示:经济活动开始增加。
然后,大家看上面两张图:M1/M2增速差和上证指数——在2009年以前,两者关联度挺强的,现在只能做为参考了。为啥?——只是钞票多了,导致M1出现“脉冲性波动”。比如:
1、商业银行大额存款流通速度加快;
2、央妈在“回购市场”放水(看我上一篇博文),市场“无疯险利率”下行。
PMI:采购经理人指数,是经济的一个先行指标。
说经济变“好”了,为啥这指标没动?为啥上市公司利润增速下滑?
汇丰采购经理人指数,就是:中小企业指数。而就业,80%是由中小企业、小微商业创造的。
这跟M1/M2增速,明显背离,说明:钞票多了,资金跑去炒资产价格,经济没啥反应。
据说货币政策有“滞后性”,好像也没滞后,股市压完杠杆,债市接着压杠杆,效果都蛮快的。
要打鸡血,政策就要干脆点:09年4万亿;现在X万亿。通缩啊。
整个上面,是第一部份。接着个人前三篇博文。
下面码字第二部份。
还是上面:我们国家对“准货币”的定义,M2里包含各种储蓄。人民币储蓄是“信用货币”?和支票、证券保证金啥的一样?
现在可以理解,为什么经济周期下行+人口红利结束时,资金迅速开始外流了不?
现在央妈顶住人民币汇率,等于用历年来的外汇储备的美元价值,替这些外流的人民币资金保值。
但这不是央妈的问题。以前刘明康主席,因为要守“存贷比”这个指标,被批个半死。
而这一部份,是接着我个人博文:《人民币浅见一、二、三》。一直写了三篇。
第三部份:股市。首先告诉各位:目前的A股,只能融资,不准融券。
其实可以有更简单的救市办法:只准买入,不准卖出。
直接了当就涨了。
上面是两张图。第一张是创业板;第二张是A股。
1、创业板。记得这一波行情,谁带头上涨的?就是创业板。现在反弹也是一样,不奇怪,这是现在市场的“资金结构”决定的:流动性宽松,带来的中短期资金。就是一开始,看到的“M1的脉冲性波动”。
前面有人民日报+新华社+三大证券报,“引导”了一大堆中产进了股市。据说是号召大家“创业致富”。
现在,改换成“证金”招牌。
上一次我就想,国营企业变成国有企业,花了30年;这救一回市,3个月就上位到“平准基金”,亲,这可是从三千后宫,直接变成贵妃娘娘啊。
2、沪指。好吧,不做定义,自己看,因为我不知道了。
从我个人来说,观望滴,因为看不懂啊。就像现在一些债市的基市经理,都不接单了。老百姓都能听懂的话:就是都不接客了。
但是后面的变化,会很有意思。这世上,越想得到的东西,最后往往得不到——因为不是你的。
本周整整写了四篇博文,最终就写出了三个字“不知道”。
但我照样骗的小编,篇篇加给“精”。
(最后,在上篇博文《QE迷雾中不知所措的“雾都孤儿”们》,朋友指正:主权货币=利息*信用货币,这是错的。写利差也是错的,因为利息是非常复杂的,不能直接当变量应用。
念点书咋这么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