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同行,润心育德
(2023-10-21 18:07:08)小潘是班里的学困生,但比起成绩,更令我担忧的是孩子的睡眠情况。不同于其他孩子每天的生龙活虎,接近170的小潘却每日萎靡不振。不论上课还是下课,总是缩着脖子,眯着眼,一副随时随地都能睡着的样子。一看,便知是严重缺少睡眠的原因。为此,我也曾多次通过电话或面谈与家长沟通,但小潘妈妈总是一脸无奈地哭诉道:“陈老师,你是不知道,这小崽子就不能说他,一说他就说要我们拼命,你说我们家长怎么管......”家长的“无可奈何”总是让问题停留在发现的层面。但随着闷热夏天的到来,小潘已经发展到第一节课就会瞌睡不止。望着正处于发育关键期的孩子,我知道情况必须得到改善,家访势在必行。
几句简单的寒暄过后,我来到小潘的卧室进行观察,也几乎在第一时间知道了小潘整日无精打采的理由。“小潘,今天陈老师为你的睡眠问题而来,我很担心。”小潘抿抿唇,沉默不语。“老师注意到,你的床头有一台电脑和一部手机,我想知道你是随时可以取用的,还是爸妈会规定你使用的时间呢?”“我想用就用,我妈打麻将回来都老晚了,他们不管我。”小潘略带抱怨地说道。听到这话,我也忍不住皱起了眉头,我曾多次和小潘母亲严肃沟通过,我没想到情况依旧如此。“那你每天使用多久的电子产品呢?”“每天都玩,玩到不想玩就不玩了。”“那我大胆猜测一下,是不是每天玩完了手机你就不想做作业了?甚至发现一不小心又玩到了很晚,而影响了睡觉呢?”小潘又是默不作声地点了点头。听到这儿,问题的原因已然清晰:孩子缺乏自控能力和学习的内驱动力,家长也疏于管教。
原因找到了,接下来就是对症下药。所幸小潘对我依旧信赖,于是在持久的拉锯战过后,小潘终于答应我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保证基本的睡眠时间,并和父母好好沟通。而在家长那头,我并未采取“指责”和“教育”,而是用一颗共情的心对待,肯定他们的不易,期待他们与学校教育的合作,促进孩子更好地成长。
家庭教育是人一生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回溯历史,一个个生动的家训故事映照着中华民族言传身教的优良传统,承载着祖辈对后代的寄望。作为老师,引导家长们更全面地认识儿童,更科学地处理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更高效温暖地进行家校共育,我们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