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刚进入师范学习的那一年,老师问我们的教育理想是什么,许是受当时才看完的一部教育纪录片影响,很多同学都说“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也不例外。但没想到,这句话在我踏上工作岗位后也依旧是我的教育理想。
“摇动”“推动”“唤醒”,天呐,家人们,你们一定知道这有多难!常言道:你永远唤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作为老师,也很难唤醒一个不想学习的学生。可偏偏,学习的结果往往取决于学生们想不想学,教育,首先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哲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最本质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赞扬、鼓励正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所必需的。
记得去年刚接手4班的时候,班里有一位男生小米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的成绩位于班级
的中上水平,可是他的习惯却有不少问题:上课容易走神,爱嚼笔套,问答间总不能直视你,而是摇着头,眨着眼,交谈半天也不知所云,甚至三天两头出现不做作业的情况。当第一次三科测验的成绩出来时,我也满腹疑问,貌似天天神游天外的小米是怎样做到成绩位于班级中上的呢?经过几天时间的观察和与他谈话,我发现这个学生的思维能力很好,学习能力很强。我心想:这是一位可塑之才!我得做点什么帮助他改正缺点,做得更好。于是我对他采用的方法是鼓励,鼓励,再鼓励。因为我坚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那么他学会的一定是自信。
有了方法论,接下来就是实践。刚好他们小组缺了一名语文小组长,我便让小米一试。
说干就干,第一步:与小米谈心,对他的学习能力给予充分肯定,并明确表示十分看好他的学习能力,与他一起分析经过努力后成绩能够达到的位置,在他的心目中树立了一个明确的奋斗方向。第二步:改正他的不良习惯。例如发现他走神,我会走到他身边,用善意的眼光提醒他,做到润物细无声;第三步:对他取得的一点进步给予奖励,考出好的成绩,我给他一个小奖励;考差了,给他分析原因鼓励他再接再厉。
慢慢地,在我的鼓励下,孩子看到了希望,增添了力量和勇气,产生“我也能行”的良好感觉。在接下去的日子里,他读书越来越用功,经过多次考试他的成绩一直呈上升趋势。刚开始是数学成绩比较出色,到最后语文英语也能学的很好。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发光体,有时候可能没被发现,或者缺乏那个让他发光的舞台,让我们多多鼓励、给他们肯定的认可,创造更多的舞台给他们,让他们在自己舒适的舞台上发光发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