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周,一段新学习之旅的契机

(2023-03-04 19:42:50)

“陈老师,你瞧,这是我周末新买的羽绒服,今天才刚刚穿第一天,可是背后全被小周甩了一后背的墨点。”“陈老师,我的也是,我的衣服也是新买的,我俩的衣服还都是白色。”“陈老师,还有我的……”眼前的三个姑娘委屈兮兮地望着我,小颖更是一脸委屈,坐在小周前面的她常常受他荼毒,正皱着眉头,一脸期盼地望着我,等我为她,为她们伸冤。啊,苍天呀,谁来救救我吧,小周两周内已经用他的“神笔”毁坏了6件羽绒服。类似的事情更是不胜枚举,从三楼教室“一不小心”碰掉了个杯子砸下了楼;偷偷拿同学的文具藏起来;一周最高纪录折坏了5把伞……看到这儿,你可能会问这个小周是何方神圣?四年级时,小周确诊为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在我国称为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确诊后,小周的父母也带他去看过医院,吃过药,但后面因为吃药影响发育等等原因,没有了任何行为矫正。加上六年级,小周初步进入青春期,近期的行为更加常规化,这对我这个青年班主任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不过,这也给了我一个契机,尝试学习和了解这类儿童。回顾过往和小周的相处和对资料的学习,我尝试摸索了一些方法并不断在实践中验证。

1.“惩罚”式教育应从奖励开始。因为多动症孩子常有很多不良行为,如不遵守课堂纪律、打断别人说话、吃饭时不停地说话、做作业时需要家长监督等。当老师或家长准备纠正孩子的一种不良行为时,首先需要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积极的行为?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借助班内榜样模范作用,做出正确的示范,然后观察孩子的不良行为是否有改善,即使有一点点的改善,家长都要及时做出表扬、称赞或者物质奖励。这是对孩子不良行为的一种正反馈。是“惩罚”式教育是否成功的第一步。

2.“惩罚”式教育应固定   每一次“惩罚”式教育针对的不良行为都应是固定的,不可改变的。如对做作业不良行为进行“惩罚”式教育,即仅对做作业这一特定不良行进行奖励和惩罚,不能对其他的不良行为也进行惩罚。

3. “惩罚”式教育应循序渐进   惩罚”式教育应从孩子诸多不良行为中的一种行为开始,甚至是一个很小的不良行为,如做作业的注意力由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切忌一开始就对所有不良行为都进行惩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作业那些事儿
后一篇:晨会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