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与教育

(2023-01-07 18:42:38)

罗素说:“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没有爱。凡是教育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可见,爱是良好教育最切实的保障,是使教育获得成功的基石。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到夏丐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马卡连柯的“教师的威信,首先来源于爱心”到苏霍姆林斯基的“爱是道德教育的核心”都在传递一个同样的信息:爱心教育是教育的核心,一切的教育行为都必须以爱心为出发点。

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情感,一切教育无从谈起。感情的内涵是非常宽泛的,当然包括爱心。

爱心不能被误读,不是说教育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甚至认为是为了爱去迁就学生,放弃严格的要求和严肃的纪律。

爱心不能被滥用,“一些自认为很有爱心的教育者,却常常做出一些侵犯学生精神世界的事。”侵犯学生的权利,自己却还不知道,付出爱心的同时,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侵占了学生的休息时间等等。

“充满爱心的教育”就是教师要“目中有人”,心中有爱,充满对学生的人性尊重和人文关怀,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无从谈起的,因为已经丧失了教育的基础,爱学生,需要走进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让学生成为我们的朋友。

1.爱心教育是尊重学生个性的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差异性,教师要避免传统教育中的一刀切现象,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让我们的教育变成自信教育、赏识教育、希望教育,在我们教育的字典上,永远没有差生两个字。

2.爱心教育是追求自由的教育。教育的本质上充满自由精神的,因为人的思想是自由的,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要尊重学生的自由,教师自己必须是一个心灵自由的人,需要教师宽广的人文视野作为支撑,“只有教师民主的阳光,才能照亮学生心灵的原野。”教师要善于帮组学生破除自己内心深处的迷信,包括对教师、名家、权威、多数人的迷信,学生要忠实自己的心灵,不能盲目从众,绝对不能以别人的思想代替自己的思想,那样会迷失自我。

3.爱心教育是体现平等的教育。教师是和学生一起追求新知,探寻真理的志同道合的人,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发表不同看法的权利,并且提倡学生与教师展开观点的争鸣,教师并不一定比学生高明多少,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4.爱心教育体现民主法治的教育。让学生依据共同参与和制定的规则参与教学管理,让学生班级管理从“人治”走向“法治”,让民主的精神深入学生的内心。

5.爱心教育是倡导宽容的教育。宽容也是爱心一种的体现,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思想,是独立的精神个体,会有自己不成熟的一面,甚至是一种错误,但我们不能因此而一味扼杀学生的思维,宽容学生的不成熟和错误,意味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期待。在我们的宽容中,会产生思维的共鸣,会激发学生创造的激情,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是民主教育的使命。

总之,教育需要爱,成功的教育离不开爱。著名的教育家陶淑范老师有一句名言:“不爱学生的老师,不算是好老师。”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教师的职业,是一种需要爱来支撑的职业。最后让我们谨记

“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温家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