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席勒聊金融(五)——绕开监管是金融创新的重要原因
(2014-06-27 11:41:08)
标签:
saif财经席勒教授行为金融学朱宁 |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朱宁在耶鲁大学期间的论文导师是2013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席勒教授今年访华期间,两人进行了两次对话,涉及行为金融学、金融历史、金融监管与创新等话题。
绕开监管是金融创新的重要原因
朱宁:最近中国境内的“影子银行”和“互联网金融”非常火热,能否请你谈一下对金融创新的看法?
席勒:和其他领域的创新不同,人们对金融创新的态度好像从来都不像对苹果电脑或者特斯拉电动汽车之类创新那么的欢迎。这里面既有文化的原因,也有行为的原因。
从文化上讲,人们希望创新能给自己带来“哇”的惊喜效应。但是金融创新往往不能,更不要说很多人连基本的金融知识都不了解。所以金融创新的好处不容易理解,不能向苹果应用程序那样给大家带来很多游戏和乐趣,人们就自然而然地对金融创新产生怀疑和敌视的态度。
朱宁:所以这一定程度上也和人类的行为有关?
席勒:是的。从行为上讲,人们希望创新能给自己带来看得见,摸得找的好处。但可惜的是,金融创新所带来的好处,有些时候难以控制(比如为退休而进行的长期投资),有些时候难以表达沟通或者体会(比如投资风险的对冲和降低)。因此,虽然金融创新对于社会、经济和金融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大多数人对于金融创新其实是没有任何兴趣的。
朱宁:有些人认为,出现了以互联网为媒介的金融,也就是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后,金融会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你怎么看真个问题?
席勒:无论是影子银行还是互联网金融,绕开监管是所有现代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听说中国影子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监管环境上的差异。这一方面是好事,能够推动监管思维的改进,但同时也因为金融创新在传统监管以外,所以特别容易带来风险。我在中国时也听说有一些影子银行产品出现违约,这其实在2007年到2008年的美国房地产危机中也发生过,关键是投资者是否知情,投资者是否能得到应有的保护。有些风险在市场平稳时不会显现,但这并不代表这些风险不存在。监管层必须对类似的创新给与高度的重视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