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心理学的人有什么不同,学心理的人会有哪些特点?

(2022-05-30 10:59:25)
标签:

健康

心理

分类: 心理百态
  心理学有很多不同的分支,我是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学习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童年经历和家庭环境方面的理论,说说我的看法。学习发展和教育心理学的人,看法可能又有所不同:
学心理学的人有什么不同,学心理的人会有哪些特点?

  当你从心理学的视角看自己、看他人、看世界,人生真的不一样。
  实际上,心理学是为所有关心自己身心健康、身心发展,卓越优秀的人所准备的。
  比如说,与巴菲特齐名的著名投资家查理芒格、face 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著名影星奥黛丽·赫本等都曾系统学习过心理学,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
  不同的观点
  心理咨询:为了更加了解大家的看法,我们在朋友圈问了一个问题:“大家认为,心理学专业和非心理学专业的人,谈起恋爱会有什么不一样吗。”
  按心理学发现去生活,东施效颦
  心理学有许多精彩的发现,利用它会不会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有条件的。曾有的年轻人学习了行为主义的强化学说,觉得很好,便利用来谈恋爱,追女朋友,结果怎么样呢?想想大家也知道了。那么,如何看待心理学那些发现和理论,才能不至于误用害人害己呢?
  相对于一些社会科学,心理学对于方法的强调会更为严格一些,相对于理论,它更强调实验,注重用数据来说话。举例说明:现象学的研究更注重个体的体验和经历,但科学的心理学认为例子是一个弱的证据,并不能说明你所支持的理念正确。比如,当人们问一个老寿星为什么长寿时,有的人回答是“抽烟喝酒不运动”,那么心理学不会立即得出“抽烟喝酒不运动”是长寿的原因,而是通过调查,如果达到显著多数的寿星都是这种观点,我们才会得出支持这一假设的结论。因此,如果说“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般是指通过调查或者实验得出的结论,而不是通过个案分析得到的结果。从这一点上说,心理学的研究可信度还是蛮高的。
  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心理学的发现既然有实验数据的支持,而实验则都是有条件的,进言之,心理学规则的应用也必然有条件的限制,也就是说,某些规律,只是在某某条件之下才适用,只有在某某的情境之下,才有某某规律的存在。所以,如果偏离了适用条件而谈心理学规律,不计生活的现实背景而滥用心理学,就是耍流氓。
  当前的一些流行心理学读物中,为了故作惊人之语,往往奢谈心理学发现,而有意无意忽略规律存在的前提条件,这样,一些不明真相的阅读者就会上当,从而误用心理学。不是心理学无用,济世良医也要对症下药。
  之后,我们把回答根据回答者的专业分为了两类:
  心理学的人有什么不同
  其实,大多数学心理学的朋友们,都没有感受到区别,但其中也有不同的声音。所以为了了解具体哪里有所不同,我们采访了一些朋友。
  除此之外,心理学也有很多不同分支,研究社会心理学的学生可能会对人与人之间的行为有更多理解;心理咨询师们可能会有更强的同理心,更有耐心并善于倾听;而投身于动物心理学的人们可能连和他人接触的机会都很少。所以,单单用心理学来涵盖所有心理学的分支其实有些过于简单粗暴了。每一个心理学的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而“心理学”这个单一的描述忽略了差异和多样性,因此并不足以概括所有的学生。
  最后,我们希望,不管是对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还是正在学习心理学的读者,都可以从中获取一些有用,有趣的知识,但又不会被“心理学”这个标签所束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