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情感隔离—产生的原因,回避自己的情感,会有哪些后果呢?

标签:
健康心理情感 |
分类: 杂文系列 |
情感隔离,是心理学的概念,是指一些人因为个人内心的障碍,拒绝进行情感接触,总是以超出常理的理智和冷静约束自己,情绪管理的方式就是让自己远离情绪,甚至没有情绪。
情绪隔离在工作上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因为激烈的竞争环境里,人越是冷酷无情,不受自身情绪,越容易做出正确的选择,职场上,冷静的人更有竞争力。
只是在婚姻里,真正决定婚姻质量的,恰恰是情感。
爱情里不需要谁战胜谁,爱情里没有你死我活的竞争。
心理咨询师:爱情需要的就是冲动,需要的就是超越理智的本能,过度的理智就是拒人于千里之外,再火热的心遇到寒冰也会冷却下来,没有情感回应的婚姻没有幸福可言。
情感隔离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觉察不到自己的情感,二是觉察不到他人的情感。后者也可以被称之为缺乏共情能力。
有人看起来“坚不可摧”,也许只是进入一种“情感隔离”的状态,把自己封闭起来,给人制造一种刀枪不入的现象。
比如,有些人说到自己艰难痛苦的过往经历时,外人听了都十分心酸,可是当事人却表情僵化,像在说别人的故事一样。
有的人遭遇了巨大的创伤,比如亲人突然去世,却没有伤心的感觉。
这是为何?人本能地逃避痛苦,因为太痛苦了,只好通过“情感隔离”来作为保护罩,从而免受外界的伤害。
情感隔离产生的原因
心理咨询:当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每个人都是真诚透明的,饿了就吃、困了就睡、不高兴就发火,没有任何伪装和防御。但是在家庭和社会的不断教育过程中,真诚的品质开始发生变化,甚至被虚假的面具完全遮挡,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心理学上认为真诚就是我们在体验层面、意识层面以及表达层面是高度一致的,这样的人活的不别扭,很洒脱。而很多人无法做到内部的一致性,就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冲突。当这种冲突体现为体验层面与意识层面的不一致时,我们称其表现为防御机制,这是在潜意识层面的,就是说个体感受不到这种防御。比如,我们身边都有这样的人,明明在生理层面上体验着愤怒,但他的意识却与此完全不一致,他那清醒的意识告诉自己我没有愤怒,这种愤怒的情绪被压抑到潜意识当中了,这一切他在当下都意识不到,而是不知过了多久在另一个场合中,他莫名其妙的对另一个人发火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意识层面与表达层面不一致时,我们称其为虚伪,比如,很多人明明不喜欢对方,但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也要说一些奉承话,我们都会觉得这样的人很虚伪。那无论是体验与意识层面的不一致,或者是意识与表达层面的不一致,都会导致情感隔离的问题,就是一个人真实的情感体验无法得到合理的表达。
回避自己的情感,会有哪些后果呢?
1.不了解自己,你不明白在某些场合自己为什么这么做,也不知道自己心里所想与真正需要之间的区别。
2.作为对创伤的自我保护机制,它把所有的情绪感受隔离,世界都被关在外面。当你隔离了愤怒、恐惧和悲伤时,你也隔离了美好的情感,抑制和剥夺了自己感受快乐和爱的能力。心理专家
3.情感扭曲或转移。想要回避自己情感的人,常常会把这些情感投射给他人,明明自己在发怒悲伤担心,却指责他人有这样的情感,或者把愤怒发泄到别人的身上,也就是向无辜的人发怒。
4.精疲力尽。你可以扭曲和麻木自己的情感,但你不能完全地移除它。压制情感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这会让你劳心伤神精疲力尽。
5.破坏个人关系。你越是和自己的情感保持距离,那么你和他人及自己就越离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