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如何进行心理调适?

标签:
健康心理 |
分类: 心理百态 |
当疫情来袭时,我们的生活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车水马龙的街头会空空落落,人流拥挤的公交会冷冷清清,霓虹灯下青春洋溢的少男少女也再无踪影。不只是寂寞和无可适从,疫情也将我们的生活节奏彻底打乱,虽然不用再早起熬夜,但干瘪的钱包却使我们快乐不起来。
近来,疫情防控处在紧要关头,一些市民和基层表达焦虑、困惑的录音、影像在网络传播,引发人们对疫情期间市民精神和情绪状况的关注。
心理在变化
疫情改变了大家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疫情也在默默改变人们的心理状态,孤独,抑郁,恐惧……开始滋生。
这种心理变化可能是缓慢的,心理问题也往往被忽视,但毫无疑问这种变化已经影响到人们的生活!
及时了解一些促进心理健康的小常识,将有助于更好地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心理健康。
排除不良情绪。遇到不顺心的事,别闷在心里,要把心中的烦恼或困惑及时讲出来,使消极情绪得以释放,从而保持愉悦心情总伴你左右。
保持一颗童心:
心理专家 人到了而立之年以后,随年岁的增长,有人便产生了“看破红尘“的感觉,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了,这样不利于心理健康。如果仍保持一颗童心,对任何事物都有一种好奇,不论对知识更新,还是对身心健康都有好处。
恐而不慌
面对突然被打乱的生活,面对一再被触碰的心理底线,感到焦虑不安是正常的,这是人本能的反应。
不必过分强求保持镇定,压抑情绪,那样反而会影响自己的抗压能力。
更不需要因为感到“恐惧”而自责,适当的恐惧也有其积极的意义,会促使人们更好地保护自己。
当然过度恐惧会妨碍思考,会影响做出正确的选择,也会影响生活的愉悦。
最好的应对是恐而不慌,积极面对!
善待别人,心胸大度:
心理咨询:以谅解、宽容、信任、友爱等积极态度与人相处,会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如果与家人产生矛盾,即使被误解,也要亮出高姿态,宽以待人也有利于营造好心境。
起居有常
疫情期间尽可能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这是处理危机的首要条件。
给自己定一份规律的作息时间表:工作时段、休息时段、娱乐时段、运动时段、进餐时段等,每日遵守。
在睡前不宜过分关注一些相关信息,很多信息是在贩卖焦虑。
和谐自然,起居有常,不熬夜,保持充足睡眠,精神饱满,才会有好心情!
负面情绪
当出现抱怨、沮丧、恐慌等负面情绪,你需要找个出口把它尽量排空。
多回忆以往遇到危机时你曾如何面对,相信危机最终能成为过去;
可以打电话给朋友倾诉,相互鼓励、增强信心;
可以通过文字写出你的想法或感受;
经常帮助别人:
心理测试: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美德,其作用不仅使被帮助者感受人间真情,解决一时之难,也使助人者感到助人后的快乐。经常帮助别人,就是使自己常处在一种良好心境中。
这个在疫情当下,其实是非常容易做到的,邻里互相照顾,多打电话关心下自己的亲朋好友,给大白志愿者更多友善的态度和眼神等等。
甚至允许自己哭泣。
也可以通过自言自语给自己打气:
“我有些害怕,但我可以应付。”
“再困难,我也能安全度过。”
诸如这样大声或无声地自言自语,都会多少缓解紧张和不安。
最终明白抱怨没有用,做一个心理上有弹性的人,积极去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