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心理疾病有哪些?隔离期间该怎么做心理疏导?

标签:
健康心理 |
分类: 心理百态 |
疫情不仅影响公众的身体健康,也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健康。人们难免会产生一些诸如紧张、恐惧、焦虑等情绪,影响着工作与生活。
疫情之下常见的心理疾病有哪些?
疫情给很多人的生活造成了方方面面的影响,不光是日常的衣食住行,还有可能导致心理疾病。疫情之下,常见的心理疾病主要有三类。
第一,睡眠障碍。很多人因为疫情打乱了生活节奏,导致睡眠质量变差。也有人受到左邻右舍的影响,个人生物钟发生改变,睡眠节律打乱了。
第二,焦虑。疫情早期,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不太了解,产生了很多恐慌情绪。还有人因为面临失业、收入减少、孩子不能上学等原因导致焦虑。焦虑在情绪方面的具体表现为:心里不踏实、心情七上八下像“坐过山车”;很难静下心来,不能完全投入到工作中;身体方面出现不适、唉声叹气、肢体僵硬等情况。
第三,抑郁。特别是以前有过焦虑或抑郁的部分病人,在疫情期间复发,出现情绪低落、悲观绝望、食欲下降、体重下降、月经不调、大小便异常等症状。如果症状持续半个月以上没有好转,一定要到医院及时寻求帮助。
针对疫情防控期间被隔离的人员的心理疏导。
(1)突然被隔离的心理状态:担心、恐慌、不安、无助、悲观、紧张,甚至愤怒,可能会产生羞耻感,担心被小区居民、村里乡亲歧视,有被他人疏远躲避的压力,委屈或不重视疾病等情绪和行为。
(2)了解真实可靠的疾病信息,有效健康地监控、保护自己,爱护他人。随时掌握各种可疑征兆,如有明显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需要及时就医。可联系小区物业、村委会,到指定医院协助就医排查。
(3)爱护自己,生活规律。工作、休息、娱乐、运动及进餐时段交替安排。尽量维持正常生活作息,充分摄取营养,适时地运动,不但可以减轻心理紧张,而且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达到身心俱佳的状态。
(4)接纳自己,做愉悦自己的事情。尽管我们强调大家尽量转移注意力,不让这些负性情绪继续扩大,但往往大家很难打消这些负性念头。一般情况可以接受自己的负性情绪,一边积极去做其他事情。
(5)接受一切变化。短暂的异样眼光或人际距离的变化可能难以避免,不需要把别人的恐惧担心转变成伤害自己的工具。心理咨询
(6)寻求支持。打电话寻求家人和亲朋好友的支持,也可以打心理咨询热线诉说心情,寻求心理专家的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