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是因为想太多?影响心理健康的“想太多”怎么办?

标签:
健康心理 |
分类: 心理百态 |
抑郁是因为想太多?
为什么有些人患有抑郁症等精神疾病,而另一些人却没有?
这个问题,引起英国心理学家、曼彻斯特大学教授阿德里安·威尔斯的极大兴趣。2009年,在经过25年的深入研究后,他提出忧虑、命运的打击以及悲伤消极的想法本身,不会让我们沮丧。让一个人在经历人生危机后得抑郁症,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上过度下功夫。
总之一句话:思维反刍(想太多)让人进入抑郁状态。
心理:威尔斯和他的合作者马修斯研究发现,包括抑郁症在内的所有精神疾病的主要原因,主要来自4种因应策略:
思维反刍
担忧
情绪检查
不当应对方法(回避情境、压抑想法、过度睡眠、酗酒或类似行为)
他们还发现,抑郁症患者往往更倾向于反刍,焦虑症患者则更倾向于担忧。
过度反刍的人,每天的生活往往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开始。
小草经常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他们不喜欢我?我怎样做才能让他们喜欢我?而另一个抑郁症的来访者,每天用大量的时间思考:为什么我的情绪又低落了?为什么是我得抑郁症?我为什么还不好?
心理咨询:如果一个人每天都在思考、谈论和分析自己的负面体验与感受,或者强迫自己去寻找情绪问题的解决方案及答案,就一步一步陷入抑郁的泥淖。
影响心理健康的“想太多”怎么办?
这里我再次强调一点,想太多如果没有严重影响自己的生活,这遍不是一个需要刻意解决的问题,但如果这个问题严重影响你的生活,甚至你还会出现一些“强迫思维”症状,那么你就需要着重解决了。
1、尝试给大脑的信息分类。
每一段时间,都可以人为的给大脑规定一个思考中心,比如,这段时间是通过考试,过段时间是健身减肥,当然,还有那么一段时间,要专注于休息和放松。
2、建立自信心,培养“爱自己”的能力。
有很多“想太多”的人大多因为过去的生活经验会让他们不得不这样,所以培养自信心很重要,这个时候你需要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不要担心自己的选择会带来什么后果,尽量活在当下,这样你才可以形成一个新的思维习惯。
3、学会接受独自生活,不被他人想法干扰。
心理测试:总是习惯看别人的脸色和习惯别人给自己答案自然是走不远的,这个时候要学会接受自己的选择可能不是最好的,但可能是最适合自己的。不论怎样你最该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这样你才能活出自我,走出“想太多”的怪圈。
别想太多
生活中,大多数烦恼,就是因为想得太多。明明是别人不经意的一个眼神,明明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偏要杞人忧天,陷入无尽的遐想。结果想着想着,就陷入了负面情绪中,难以释怀。
当杂念太多,我们就容易打乱节奏,扰乱思绪,甚至失去方寸。
高度自律的人,早就戒掉了“想太多”的毛病。他们深知,过去不纠,当下不杂,未来不忧。只有专注在当下,才能以更好的状态去面对困难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