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睡眠性焦虑的心理疗法

标签:
健康健康指南 |
恰当的心理护理及认知保健指导,可以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睡眠障碍,消除其紧张焦虑心理。同时学会放松及自我调整,调动其配合治疗的积极性,有利于疾病康复。
01
矛盾意向性训练
一部分失眠患者的病因是对睡眠的期望值过高,对已用的治疗方法信心不足。一个比较常用的认知技术是矛盾意向性训练,其目的是减少因很想入睡而产生的期待性焦虑。
具体方法是:让患者由原来总想尽快入睡改为有意长时间保持觉醒状态,拒绝入睡。如果患者放弃了入睡的努力,代之以保持觉醒,结果焦虑得以缓解,入睡便易于进行。另外,睡眠前要尽量排除一些干扰性思维,不要总强迫自己入睡,要告诉自己:“睡眠总会来的,只要想睡觉”;“哪怕躺在床上放松一下也是好的”等。
02
放松训练
通过身心放松,首先是全身肌肉的放松,来促进自主神经活动朝着有利于睡眠的方向转化,亦促使大脑警觉水平下降,从而诱使睡眠的发生。该方法适于那些因过度警醒而失眠的患者。通常单独使用放松疗法对于慢性的失眠患者疗效不佳,常用的放松方法有肌肉放松训练、自身控制训练、生物反馈和太极拳等。下面,介绍一种行之有效的快速放松法。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肌肉放松的情绪状态与紧张焦虑时的身心反应是相互对抗的,一种状态的出现必然会抑制另一种状态。为此,可以通过训练,人为地绷紧机体的肌肉,然后诱发肌肉的放松,以克制紧张焦虑的产生,使身心达到一种泰然的境界。这是一种以制造肌肉的紧张来自我放松的疗法。
1
停憋呼吸法
用鼻深深地吸一口气;把气憋住;用口慢慢呼出气;恢复至自然状态。以上动作重复两三次。在慢慢呼气时,原来绷紧的肌肉得到放松,会感到格外舒服。
2
握拳法
把双拳平放在腿上,掌心向上;握拳,稍用力紧握,让手臂肌肉绷紧;然后慢慢放松紧握的双拳,直至完全放松。以上动作重复两三次。
3
双臂摸肩
抬起双臂,双臂向后弯曲向肩后摸去;双臂用力摸肩后,前臂肌肉甚至腹肌绷紧;慢慢放松双臂,恢复到自然状态。以上动作重复两三次。
03
床上非睡眠约束
主要是通过限制睡眠的方法来提高睡眠的效率。要求失眠者减少花在床上的非睡眠时间,通过周期性调整卧床时间直至达到适当的睡眠时间。调整可以按以下标准进行:当睡眠效率超过90%时,允许增加15~20分钟卧床时间;睡眠效率低于80%,应减少15~20分钟卧床时间;睡眠效率80%~90%之间,则保持卧床时间不变。有人认为在对老年患者治疗时应将标准降低5%。调整一般按周进行,但不要少于每晚5小时,避免诱发不良事件和白日嗜睡。睡眠约束治疗时可以允许有少量的午睡,以缓解初期调整时的不适应。
04
建立规律性睡眠程序
原理是使卧室里的各种刺激重新与迅速入睡建立条件联系。包括:只在有睡意时才上床;若上床10~20分钟不能入睡,则应起床,直到有睡意方回床上;无论夜间睡多久,清晨准时起床,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睡眠时间适度并保持节律;减少不睡眠时在床上的时间(如在床上看电视、读书),要把床和卧室作为睡眠才需要的地方;减少日间午睡的时间。研究发现,此法对老年人睡眠潜伏期延长和睡眠持续障碍两种失眠类型,均有较好疗效。
05
森田疗法
核心内容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即要求患者对症状和随之而来的各种情绪予以接受,不回避、不抵抗,完全“顺其自然”;同时采取建设性的生活方式,带着症状、烦恼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如定时卧床,定时起床,不强迫自己入睡,反而可在不知不觉中较快入眠,达到“无为而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