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地使用药物

标签:
健康健康指南 |
药物服用的方法、时间及间隔等不正确都会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因此老年患者尤需注意服药的时间。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和长效抗高血压类药物应在清晨空腹服用。因为人体激素分泌高峰出现在早晨 7~8 时,此时服用可避免药品对激素分泌的反射性抑制作用,可以减少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血压在早晨和下午各出现 1 次高峰,此时用药可有效控制血压。
止泻药、胃黏膜保护剂、胃动力药、解痉药、降糖药、利胆药及抗生素应在餐前 30~60 分钟服用,这样可以保持有效浓度,促进吸收而提高疗效。
助消化药、降糖药(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格列本脲)、抗真菌药、非类固醇消炎药应与餐同食,可避免药物被胃酸破坏,便于吸收。
刺激性药物、维生素类应餐后服,以减少对胃的刺激。
镇静药、平喘药、降血脂药、抗过敏药和缓泻药要睡前服,便于药物适时发挥疗效。服用方法:
复方氢氧化铝、硫糖铝、胶体次枸橼酸片等必须嚼碎服用,使其在胃内形成保护膜,从而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硝苯地平(心痛定)等舌下含化,则能起到迅速降压、缓解心绞痛的作用。
肠溶片、缓释片、控释片不能嚼碎服用,否则不能起到保护胃黏膜,以及缓慢、恒速、定量释放的作用。
助消化药、维生素类、止咳糖浆类不宜热水送服,因为此类药物性质不稳定,受热易被破坏,影响疗效。
平喘药、利胆药、抗痛风药、抗结石类药及电解质类药服用时应多喝水,可减轻不良反应,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