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推拿能治病 方法很讲究

(2013-09-05 11:18:59)
标签:

健康

 

《健康指南》为您的健康指南——

   推拿是通过手法在人体特定的部位上“推穴道、走经络”,使人体内部产生发散、补泻、宣通平衡等作用,促进经络疏通,营卫调和,气血流畅,从而提高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推拿是物理疗法,尤其是对一些肌肉韧带损伤、关节病、神经性疼痛及肌肉疼痛类疾病,能起到明显的缓解和康复作用。例如,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关节炎、慢性疲劳症等,推拿可以起到活血化瘀、复位理筋、滑利关节、舒筋活络、镇痉止痛的作用。此外,推拿可调理气血、平衡阴阳、散寒温经,对于肠胃病、便秘、胃下垂、痛经、小儿消化不良等疾病,也可以收到较好的疗效。但是,推拿是一种严谨的技术活儿,“拿拿捏捏”可不是谁都会的,也不是在疾病的任何阶段都可以做,做推拿、除疾病还要到正规医院找医生。

     推拿可调治很多疾病

      生活中,很多人脖子疼了、腰酸了,总会首先想到家门口附近做做推拿按摩。颈肩腰腿疼,比如肩周炎、颈椎病等,中医上认为多跟气血瘀滞有关,“不通则痛,通则不痛”,通过推拿肩井、大椎等穴位,可以行气活血、疏通经络,减轻疼痛,从而起到治病的作用。

     实际上,治疗颈肩腰腿疼只是推拿疗法治疗疾病的特色之一。因此,除了骨关节疾病以外,推拿还对很多疾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当孩子出现感冒、发烧、咳嗽、腹泻等常见疾病时,家长们都很着急,既希望孩子的病马上好起来,又不希望孩子打针吃药,那么有没有不吃药、不打针又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呢?

小儿常见病都可以用推拿进行治疗,像小儿最常见的食积,就可以用“清补脾土、推三关、摩揉脐腹、分推腹阴阳”等方法,通过刺激手上、腹部的穴位来调理。小孩子出现腹泻可以清补大肠;胃肠不好可以揉外劳宫;有胃火可以清天河水;体质不好可以揉足三里等。

还有一些疑难病及难治疾病,也可以用小儿推拿,比如受惊、流口水、生长发育不良、小儿脑瘫、小儿脑损伤、斜颈、遗尿等。

      幼儿体弱,父母在家推拿时尤其需要注意细节。初次推拿前,父母最好能咨询一下推拿科医生,看看专业人士的手法和操作,这样能提高疗效,避免发生意外。按摩力度要控制,否则孩子酸痛难忍,易产生抗拒心理。如孩子皮肤有破损、感染,或在其生病期间,以及在按摩过程中发现皮肤红肿明显,且孩子喊疼,就应立即停止。

       尤其是进入秋季,天气慢慢转凉,胃肠疾病也进入高发期,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出现胃痛、腹胀、消化不良、便秘、腹泻等不适。中医推拿可以有效帮助缓解秋季胃肠病患者的不适。以一手握脚,另一手的拇指指腹或指尖为施力点,按摩足底脾、胃、十二指肠等反射区域,对于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等有一定效果。以一手持脚,另一手半握拳,食指或中指弯曲,用近端指间关节或指尖为施力点,按压小肠、结肠反射区及周边区,对于恢复肠道功能,控制血脂、血糖均有一定疗效。

       长期便秘的患者,可通过按摩足底的小肠、结肠反射区,促进小肠分清泌浊的功能,更好地吸收水分和各种营养物质,并促进食物残渣和肠道细菌代谢毒素排出,保持大便的正常性状。

       现在,大街小巷到处都开有推拿馆,要提醒的是,推拿是以穴位和经络为基础,配上复杂的手法来进行治病的,因此,它需要长时间系统学习。一些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的人员,一味觉得对症下药总没错,结果在颈椎病的病处直接推拿,以为这样就能治好,殊不知只会加重病情。颈椎病病因复杂,病理改变多种多样,椎管容量本身就小,已经受到不同程度压迫,受到突然冲击可能会产生瘫痪,所以推拿宜采用轻柔和缓的放松手法,才能达到对颈椎病的疏筋通络、止痛止麻、解痉和最后缓解症状的目的。

        在治病时,除了会推拿,治疗师还需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需要对病情进行分析,比如到底是关节错位,还是增生等,有时候还要结合X光片、CT、磁共振等检查做出诊断,才能进行治疗。否则,只能使疾病越来越重。

    推拿是通过刺激身体的某些穴位而起作用的,在实施推拿时要注意身心放松,用力恰当,穴位准确,循序渐进,辨证施治,根据病人的不同病情、年龄等情况,恰到好处地运用推拿手法治疗。世上再好的治疗方法都不能说包治百病,推拿也是一样。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推拿有适应证也有禁忌。像肿瘤、急性出血性疾病、恶性贫血、严重心脏病、外伤、外伤感染、开放性损伤、传染病、顽固性皮肤病等都不适合推拿治疗。年老体弱、久病体虚、过度疲劳、过饥过饱、醉酒之后要禁用或慎用推拿,还有一些疾病要配合药物治疗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