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录话》:
(2023-08-24 14:51:46)
叔祖度支讳温叟,与子瞻同年,议论每不相下。元祐末,子瞻守杭州,公为转运使浙西。适大水灾伤,子瞻锐于赈济,而告之者或施予不能无滥,且以杭人乐其政,阴欲厚之。公每持之不下,即亲行部(巡行所属部域,考核政绩),一皆阅实,更为条画,上闻朝廷主公议。会出度牒数百付转运司,易米给民。杭州遂欲取其半,公曰:“使者与郡守职不同,公有志天下,何用私其州,而使吾不得行其职?”卒视它州灾伤重轻,分与之。子瞻怒甚,上章诋公甚力,廷议不以为直,乃召公还,为主客郎中。子瞻之志固美,虽伤于滥,不害为仁,而公之守不茍其官,亦人所难见,前辈居官,无不欲自行其志也。
《浣溪沙·送叶淳老》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首送别词。上片用典故意在表明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下片把与友人难舍难分之情化为永不离别的幻想。全词抒情寄慨,将友谊升华到人生哲理,感人至深,耐人寻味。
浣溪沙·送叶淳老
阳羡姑苏已买田。相逢谁信是前缘。莫教便唱水如天。
我作洞霄君作守,白头相对故依然。西湖知有几同年。
我们都在阳羡和姑苏买了田地,在杭州相逢真是前世即有的缘份,不要让我一人留下。日后登楼怀念老友。让我退休,提举洞霄宫了,而你留下作杭州太守。这样,咱们二人就可以白头相对,故旧依然了。在杭州能有几位像我与你一样同年龄的旧友呢。
叶淳老:叶温叟,字淳老,苏州人,时任两浙路转运副使。阳羡:古县名,在今江苏宜兴南。姑苏:苏州的别称。水如天:典出唐赵嘏《江楼感旧》:“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洞霄:洞霄宫,道教名观,在杭州西南。同年:同科考中的人。苏轼与叶温叟为同年进士。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祐六年辛未(1091年)正月十八日,是时,词人身在杭州,叶温叟由两浙路转运副使调任主客郎中,苏轼赋此词送行。
文学赏析
上片首句“阳羡姑苏已买田”,是说词人与叶温叟志趣相同,二人各自已在阳羡和姑苏买了田地,准备致仕定居,脱离尘世而去。“相逢谁信是前缘”,是承前句买田致仕之相同志趣,而说二人在杭州相逢真是前世即有的缘份。“莫教便唱水如天”,用语含蓄蕴藉,使典自然。“水如天”,是化用唐朝赵嘏《江楼感旧》诗之“月光如水水如天”句,意谓千万不要教人唱起感叹故人分离的诗歌。
下片把与友人难舍难分之情化为永不离别的幻想:“我作洞霄君作守,白头相对故依然。”词人对叶温叟说:“让我去担任洞霄宫提举的职务,由您来作杭州太守之官。这样,咱们二人就可以白头相对,故旧依然了。”这是从反面表达词人内心的对故友难以抑制的分离之情。末句“西湖知有几同年”,则感叹人生知己实在太少了,尤其是同龄人的知己则更加稀少。
这首词没有太多的修饰,不堆砌辞藻,充分表达出词人对温叟的深情厚谊,也感叹了时光相催,当时同年今已满头白发,并将此升华到人生哲理的高度,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