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2023-08-24 15:17:04)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我们平生志趣相投,都渴望过一种“无官一身轻”的隐居生活。我们结邻后,一轮明月,共照着两家的庭院;一株绿杨,将浓浓的春意洒落在两家的院心。每每暂时出门尚且希望有个好伙伴,长期定居怎能不选择好邻居呢!结邻之后,不仅我们两人总能见面,而且我们的子孙也能长久相处。
犹:尚且,还。伴:陪伴的人。岂得:怎么能。可独:哪里止。长通“常”,往往,经常。
【赏析】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
字词典故与分析    “心迹”:思想行为,想法。“相亲”:相亲近。“欲隐墙东不为身”:究竟是出自哪个典故呢?《唐诗鉴赏辞典》认为是引用了:【《后汉书·逸民传·逢萌》:“君公(王君公)遭乱独不去,侩牛自隐。时人谓之论曰:'避世墙东王君公。’”】解释是白居易和元宗简都是想归隐的人。我认为这在逻辑上是行不通的,首先这个典故里的“望君公”是在躲避乱世,可是他们现在是乱世吗?白居易和元宗简都是朝廷命官,怎么可能现在就有“避世归隐”的想法呢?另外,后面的“不为身”又做何解释?所以我认为这里引用的典故应该是“宋玉墙东”:【战国时期,楚国著名诗人宋玉,他的东面邻居有一个长得非常美丽的女子,可以称得上楚国的第一大美人,她敬仰宋玉的才能,每天登上墙头窥视宋玉,非常爱慕。整整3年时间,宋玉没有因看出她的心思而与她交往。”后以“宋玉墙东”指美丽的女人。】而白居易这里应该是比喻自己像那个女子仰慕“宋玉”的才华一样去隐在元宗简家的墙东,白居易仰慕的是元宗简如宋玉一般的品德与才华。“不为身”是强调自己与那个墙东之女的区别。
赏析    白居易说,我们两个人平生的心灵轨迹是最相似相亲的。我就想能够像宋玉墙东的那位女子那样,住到你家的隔壁。当然,我不是像那个女子那样还为了宋玉的身子,呵呵。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字词典故与分析   “好hao4”:爱好。“三径”:《唐诗鉴赏辞典》认为出自:【晋 陶潜 《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我认为“三径”更准确地应该是出自:【晋 赵岐 《三辅决录·逃名》:“ 蒋詡 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 求仲 、 羊仲 从之游。”】事实上,“陶渊明”引用的也就是“蒋诩”的这个“三径”。但在“蒋诩”这里,明确指名道姓地说,只和有共同爱好的谁谁谁交往同游。“绿杨”:据《唐诗鉴赏辞典》说,这里典出【《南史.陆晓慧传》 “慧晓与张融并宅,其间有池,池上有二株杨柳。”】
赏析    白居易说,每当明月出来的时候,我们两个爱好相同的人可以结伴散步在三径中,共享夜色。绿色的杨柳很适宜种在我们两家之间,成为我们共同的春天。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赏析    白居易说,每每因为短暂的出行,都还在思虑要和谁做伴。岂有安居之宅不选择邻居的呢?
     白居易这里说的话真的是很生活,比如周末,你想出去走走,是不是也会考虑约哪个朋友呀。很自然的,如果邻居就是朋友,那往往是最可能邀约的。所以哪有安居不考虑邻居的选择问题呢?
“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字词典故    “可独”:怎么可以独独。“终身”:一生,一辈子。
赏析   白居易说,我们这么好的感情,怎么可以独独追求一生就那么数次的相见,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长久地作只隔一墙的人。
       白居易的诗写得真好!非常生活化,说的都是大实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