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马策之·〔明〕徐渭》
(2023-07-18 15:43:34)(我的头发斑白、牙齿摇落了,还仍然攥着一管毛笔奔波几千里的路程,在异境他乡的一铺冰凉的土炕上辛苦谋生。这和一头老牛磕磕绊绊东摇西晃地去耕田,拽不动犁,而悲苦的泪水顺着肩疮往下流淌那种情景有什么区别!唉,可悲啊!每当到春天菱荇长苗、竹笋上市的时节,常常一人孤独地坐着而心神早就飞回了江南。尤其使我心神摇荡的,那就是你居住的地方。希望你把我那一柜书籍收藏好,如果南归之后我身体还好,一定会同你共同读它。)
马策之:明代画家,作者的朋友。一寸毛锥:指毛笔,笔头约寸把长。营营:往来盘旋貌。老牯:老牛。菱笋候:指菱荇长苗、竹笋上市的春季。兀坐:孤独坐着。尤摇摇者:指心神摇荡,向往江南。策之之所:据《马策之奉母住凤凰山下之水楼》诗题,马策之住凤凰山,在今南京附近。吾子:称对方。
下笔便说“发白齿摇”,不仅指年岁已老,兼涵由壮及暮的经历在四字中,有许多难言之苦。而后将北上行程及在宣府所为,画成一幅可见的图像:手持一支毛笔(他的吃饭家伙,笔头长近寸,尖似锥,故谓“一寸毛锥”),走千里风尘,坐一“冷坑”上,为人作应酬笔墨、官样文章。其实徐渭在宣府也常跟人喝酒吹牛,四处游览,不乏快活的光景。只是从人生境遇上,尤其是从他的出众天赋、高傲性情、爱好自由的气质上体味这一番出游,才有如此辛酸的感觉。所以还嫌不够,再画一幅老牛泣耕图更加渲染。他原是艺术大师,用文字勾勒,“踉跄以耕”、“拽犁不动”、“泪渍肩疮”,每一笔都很精到。才情如此,落魄如此,人生的不可理解已经写透。
因此想到江南山温水软之可念,尤其是春日(“菱笋候”),绍兴鉴湖风光,秀媚娟丽,如多情女郎。况且有马策之这样忠心耿耿、对先生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一群门生,簇拥在侧,酒中颠倒,指说古今,目空一切,何其有趣?难免要“兀坐神驰”,心中摇摇了。这其实是徐渭在人世间屡屡碰壁以后所找到的唯一退路,也是他晚年生活的实际状况。
知道徐渭作此书时的生活情况和心理状态后,再来谈这一篇短文,不能不惊叹它的文字随意而精警,传神写照,生动感人。只有把文章当作自我抒发的手段,而又能任意运用极高的语言修养,才会产生这样的作品。
前一篇:《与郑汝器·〔清〕孔尚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