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郑汝器·〔清〕孔尚任》
(2023-07-18 15:36:52)〔注释〕郑汝器:即郑簠(1622—1693),清代书法家。风物:指景象。
豫:安乐。 阗(tián):充满。“尽谢”句:谢绝所有达官贵人的召请。高斋:高楼。耆英:年长而有贤德者。冉冉:同“苒苒”,指须发浓密。中山:一名独山,在今安徽宣城北。帚:此指毛笔,极言其大。 濡:蘸。北溟:即北海。北溟之池,极言砚池之大。 “一时”两句:形容所书写的篆书苍老古朴。古有所谓虫鱼书、蝌蚪文。光:光大。祖庙:指曲阜的孔庙。孔尚任系孔子后裔,故云。宫墙:借指殿堂庙宇。表:表彰。贤哲:孔子。旧山:指曲阜的尼山,孔子出生地。
标:展示。荒斋:对自己书斋的谦称。祖卷:祖传的卷册。俾:使。廉顽立懦:语本《孟子·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谓可使贪婪者变廉洁,懦弱者能自立。
又到了风清月圆的中秋佳节,作者正好客居于秀丽的历史名城南京。节日的胜地,更显得气象一新,热闹非凡,目之所及,一片雍和、欢快的气氛;耳之所闻,笑声嘻语,还有飘飞在街头小巷悠扬动人的箫鼓乐声。作者深深为之陶醉,内心油然地升起勃郁的兴致。笑声、乐声,还有一切欢乐的情景,不就是在装饰点缀着高雅、清冷的中秋佳节吗?独特的节日情调,荡涤着往日一切杂芜、污秽和卑琐。此时,在节日的氛围中,作者跋山涉水的旅途疲倦,客居他乡的郁闷和空虚,也消除已尽,士大夫的企望和志趣油然唤起。在节日的名城,他充满愉悦。这并不仅仅在于喧闹多彩的节日场景,而是他雅洁、孤傲的内心意向,已与碧霄明净、月光清凉的佳节交融在一起。他拒绝了那些俗不可耐的王公贵人的邀请,却乐意与志同道合者欢聚在一起,说古道今,评天论地。喝上一杯喷香浓郁的陈年美酒,呷上一口酽酽的香茶,再与同道饶有兴致地赏鉴千姿百态、龙飞凤舞的各种书帖。正是这素雅、高洁的聚会气氛,陶冶着作者的心境,使他体味到佳节特有的意义。
在充满雅兴的高朋中,有一位精神矍铄、银须鹤发的老者,分外引人注目。他挥洒饱蘸浓墨的毫笔,凝神屏息,当众挥毫,随着他那强劲手腕转运,那遒劲有力、古朴浑厚,疏密有间的篆书大字,逐渐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气势奇昂、墨汁淋漓的书品,顿使满座抚掌惊叹,耳目一新。这是感官上的享受,它让观赏的作者在书骨墨香中尽情地品味其中所蕴含的艺术美感;这又是心灵的陶醉,那种素洁而又孤傲不群的情调,是高官厚禄的达人贵官根本无法想象的,只有在志趣相投的同道中间才能充分领略到。
去年是“南来得意此中秋”,这已让人回味不已,却没想到作者今年客居金陵所度过的不与豪贵同俗的中秋佳节,更让人意气风发,心旷神怡,美酒、香茶、高楼、知友,还有精于书法的老者,一切都使作者觉得美好,感到留恋。兴奋之余,他伏案写下了这封信札。“未知明年又在何处?从此年年至此日,即年年忆此乐”,这不是发自作者内心深处某种依恋的情感吗?当然,它更是意味着作者无限的期待和追求,他企望中秋的一轮满月沐浴他高傲纯洁的情怀,徐徐的佳节清风轻轻拂去人间一切扰人的污秽,给他一片美好而又独特的精神世界,让他去欣赏、体味、追寻……
前一篇:《与许口北·〔明〕徐渭》
后一篇:《与马策之·〔明〕徐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