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读《两般秋雨盫随笔》卷四480:因诗得妇
(2023-07-10 14:42:44)因诗得妇
明王子宣〔旬〕《宫词》云:“南风吹断采莲歌,夜雨新添太液波。水殿云廊三十六,不知何处晚凉多?”仁和解元俞友仁见而悦曰:“此其得意句也。”遂以妹妻之。以二十八字得妻,甚奇,然亦正复不愧。
〔试注〕
1、王子宣:明初诗人,字子宣,里居未详。2、太液:古池名。汉太液池,在陕西省长安县
西。唐太液池,在大明宫中含凉殿后,中有太液亭。元、明、清太液池即今北京故宫西华门外的北海、中海、南海三海。3、三十六:约计之词,极言其多。《文选·班固·西都赋》:“离宫别馆,三十六所。”
李善注:“离别,非一所也。《上林赋》曰:离宫别馆,弥山跨谷。”唐·骆宾王《帝京篇》:“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宋·王珪《宫词》:“漏永禁宫三十六,宴回争踏月轮归。”4、俞友仁:洪武四年辛亥科(1371)会元(乡试是否解元不知),殿试三甲二十六名。授县丞。盖(明初)官制未定也。仁和人(今杭州)。余不详。
南风吹断《采菱歌》,夜雨新添太液波。
水殿云房三十六, 不知何处月明多。
《宫词》专写宫女生活,例用七绝,前代名作甚多,后人不易措笔。此诗作者王旬,在明代默默无闻,这一首《宫词》,却是不减唐人的出色之作。
起笔便不同凡响。“南风吹断《采菱歌》”,写一个宫中女子,倾耳细听从宫外传来的《采菱歌》声,直至南风愈吹愈急,歌声不再传入。《采菱歌》是咏唱江南采菱少女的美丽和她们的爱情的歌曲。这位宫女的举止,透露了她对人间爱情生活的向往。一般的《宫词》,都只限于表现宫女对得不到君王恩宠的怨恨,而本篇中宫女的怨恨,首先是被幽闭深宫,得不到人间的爱情,立意不能不说高出一筹。“吹断”,实际也是宫女“听断”,从侧面写出宫女的神态,似乎可以看到她深深的忧伤。
二句承“南风”写“夜雨”,衔接自然。一场夜雨,宫中太液池又添波澜。“听断《采菱歌》”的宫女,长夜无眠,只听得淅淅沥沥雨点入池的声音,响个不停。不只是夜雨给太液池增添了波澜,《采菱歌》也在宫女的心中增添了波澜吧?一、二句的绾连,何其巧妙!
写了池,写了雨,再写官殿时,便用“水殿”(水边宫殿)、“云房”(云雾缭绕的房室)为称呼。不但字面与前二句扣得紧,感觉也漂亮。“三十六”是说殿房众多,遍布宫内。而每一殿每一房,都有她这样的女子!
雨止了,月亮在云层中出没穿行,宫内各处,或明或暗。在这个晚上,哪一座殿房承受了最明亮的月光照耀?换句话说,是哪一个女子,承受了皇帝的宠爱?但总是与她无缘了。
这诗笔法很婉转。四句中,根本没有出现那位宫女的身影,但每一笔,都是从她的听觉、视线、感受出发,描绘外在的事物,反过来,让读者从这些描绘中,体会到宫女的形象和心理。她的怨恨,又埋藏在她的举止之中,隐而不露。再加语言清丽,写景幽美,连接巧妙,读来余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