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注读《两般秋雨盫随笔》卷四465:临终对句

(2023-07-10 14:56:16)
临终对句
淳安方朴山先生病革时,弟子咸在。有二人私语曰:“水如碧玉山如黛,以何为对?”先生枕上闻之曰:“可对云想衣裳花想容。”言毕而逝。
这是南京莫愁湖六宜亭楹联,出自清代文学家方朴山之手。这其中蕴含的“三绝”让人赞叹。
1
首先是意境绝妙。
第一句“水如碧玉山如黛”语出明代诗人薛蕙的《江南曲》,原诗为:
江南光景殊无赖,水如碧玉山如黛。
吴王旧苑芳草多,鸳鸯飞过斜阳外。
船头醉岸五纱巾,兴来看遍江南春。
五湖倘遇范少伯,夺取当时倾国人。
从“吴王旧苑”、“五湖”、“范少伯”等词看,这首诗应该写的是苏州太湖附近江南春景。虽不是写南京莫愁湖,但是“水如碧玉山如黛”一句的诗意与莫愁湖风景非常契合。
第二句“云想衣裳花想容”语出李白《清平调·其一》,原诗为: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面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首诗及其后两首太过出名了。相传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唐明皇携杨玉环至沉香亭观赏牡丹,看到怀中美人眼前美景,心情大好,于是命李白作新词以歌之。李白不负所托,挥笔立就。唐明皇看了心中大喜,杨玉环也笑得花枝乱颤。电影《妖猫传》以艺术的手法还原了当时的情景。
“云想衣裳花想容”,只七个字就让人浮想联翩:白云、蓝天、春风、牡丹……美人美景如在眼前。诗人不特写贵妃容貌,将美人置于美景中,用虚化的镜头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将此句作为“水如碧玉山如黛”的对句,乍看相互割裂,实则既不脱离上句的意境,又进一步地暗引美人意象,为景色增添了几分人的情味和韵味。
2
其次是典故绝配。
莫愁湖名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梁武帝时期有位美丽的女子名叫莫愁,十五岁那年,父亲去世,莫愁因家境贫寒,只得卖身葬父。当时有位卢员外见莫愁纯朴美丽,心生恻隐,将其带入府中。后来,莫愁成了卢员外的儿媳。虽然生活富裕,可莫愁仍然无私地为穷人治病。穷人们时常说:“我们有了病痛,见了莫愁,就什么忧愁也没啦!”
 一日,梁武帝在卢员外家中赏牡丹,问员外:“此花何人所栽?”卢员外跪答:“此乃儿媳莫愁所栽。”梁武帝当即令传莫愁见驾。梁武帝见到莫愁如花容貌,不由神魂颠倒。回宫后,寝食难安,终于想出毒计,害死了卢公子,传旨选莫愁进宫为妃。
 莫愁得知,悲愤交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投湖而死。传说莫愁死后天上落下一只小船,载着莫愁悠悠而去。人们为了纪念她,将石城湖改名为莫愁湖。梁武帝闻讯,自感惭愧,于是写下了《河中水之歌》以纪念她。
这个故事中,莫愁和杨玉环一样,同是芳华绝代的美女。而牡丹不单是贵妃的专利,同样也成了莫愁姑娘坚贞美丽的象征。
回过头来再看“水如碧玉山如黛,云想衣裳花想容”这两句,有山有水,有花有云,有景有人,完美地展现出了莫愁湖美丽的风景和动人的传说,景色与人文融为一体。
3
最后是临终绝对
据清代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四》记载,这副对联还有一段“临终绝对”的故事:
淳安方朴山先生病革时,门弟子咸在,有二人私语曰:“‘水如碧玉山如黛’以何为对?”先生枕上闻之曰:“可对‘云想衣裳花想容’”。言毕而逝。
方楘如,浙江淳安人,字若文,一字文辀,号朴山。淹贯经史百家,于汉儒笺注,尤能指其讹舛。工古文,与方苞并称。乾隆初举博学鸿词,不应。有《集虚斋集》等。
虽然成书稍早的《随园诗话·补遗卷六》中,袁枚将这两句的搭配归功于孙子潇,但是所述寥寥,语焉不详。从方朴山的生平中,显然可以看出他渊博的学识和对文字的痴迷,“临终绝对”的故事似乎更加可信。
意境绝妙、典故绝配、临终绝对,三绝集于一身的莫愁湖六宜亭楹联可谓是集句界的翘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