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民犯罪无可逃,同罪如何异苦乐
(2023-07-06 10:46:26)罂粟花
林寿春
罂粟花,名米壳,花开一囊千粒粟。
近年土贵因官禁,日日吏胥挨户捉。
东邻子弟多黄金,里正不言饱需索。
可怜贫户囊无钱,捉向公庭受鞭扑。
小民犯罪无可逃,同罪如何异苦乐。
烟土在大清泛滥成灾,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清王朝的根基,但清政府无能,所以烟土屡禁不止,诗人看到这一幕幕,于是提笔写下了两首《这是其中之一》。“罂粟花”被人称之为“米壳”。每一朵花都蕴含着无数的种子,但它的危害已经有目共睹,大清王朝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不得不下令禁止,每天都有吏胥挨门挨户搜查,如果发现有人种植烟土,必然会面临牢狱之灾。
但禁的效果如何呢?根本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反而让烟土涨价,一些人也因此大发横财。具体是哪些人趁机敛财呢?那就是那些官绅豪富,才有如此大的胆子,平民百姓谁敢违抗大清法令?东边邻家有的是钱,即使理正不上门,他们也会主动送上门进行贿赂。如果是连饭都吃不上的平民,他们就是另一番遭遇了,只能被理正捉到公庭皮鞭伺候,本来犯了法就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可是富家子弟和贫苦百姓所得到的待遇却完全不一样呢?
君不见侯门朱户翠極帘,煎膏日夜烟熏天。
明知官吏不敢捉,何畏法令森且严?
又不见囚徒笞杖无虚日,大吏但知官奉职,
外堂听讼内堂眠,谁信职官亦私食?
我愿大吏心,化作铁与石,
先褫官绅富豪魄,勿使网罗幸漏脱。
呜呼!勿使网罗幸漏脱。
那些富贵人家不但不受到处罚,反而得到某些人的保护,他们竟敢明目张胆,在青天白日之下煎膏,即使烟雾熏天也没有人过问,这是何等的不公?里正在他们的心中,只是仆从,事实也是如此,所以他们怎么敢犯上抓捕呢?既然不敢抓捕又怎么可能执法森严呢?
但是,他们对待贫苦人家却是另一副嘴脸,整日非打即骂,上司知道后却认为他们是奉职办事。他们在外堂审理案子却在后堂吸食烟土,又有谁相信他们是明知故犯呢?见此情景,诗人多么希望从根本上禁止烟土,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应该从官绅富豪入手,不能使这些人侥幸逃脱,否则后患无穷。但这又怎么可能实现呢?这只是诗人的美好愿望罢了!为什么这样说呢?是因为诗人在诗的结尾向“大吏”发出呼吁,把希望寄托在“大吏”的身上,本来“大吏”就是他们的保护神,有怎么可能忍痛割爱呢?
这首是没有华丽的语言,也没有艺术的渲染,所看到的是诗人用冷峻的笔触,无情地揭露当时的社会现实,对当时的现实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批判,所以在艺术上无疑是成功的。通过“吏胥”“杂邻戸弟”“里正”等人物不同的角色,我们看到了清王朝黑暗的一面,由此说明烟土为什么屡禁不止。
前一篇:他人皆衣锦绣,妾愿与君炊扊扅
后一篇:烟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