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亦可讽今——钟教授陪您读古诗词(42)
(2022-03-12 08:02:35)水调歌头[宋]刘潜
落日塞垣路,风劲戛貂裘。翩翩数骑闲猎,深入黑山头。极目平沙千里,惟见雕弓白羽,铁面骏骅骝。隐隐望青冢,特地起闲愁。〇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玉颜皓齿,深锁三十六宫秋。堂有经纶贤相,边有纵横谋将,不减翠蛾羞。戎虏和乐也,圣主永无忧。(塞外的太阳已经落下了,狂风呼啸地袭卷着人们身着的战袍。几位兵士带着弓箭,策马深入黑山头。极目远眺,茫茫千里黄沙,一望无际,空旷的天地里只有几位行猎的好手携雕弓,佩白羽,表情严肃,如风驰电掣般策马飞奔。隐隐约约竟仿佛望见了夜色里的昭君陵,心里波澜起伏。汉家天子正当青春年盛,汉家天下幅员辽阔,洋洋四百州,民殷国富。然而,天子竟不能凭借实力巩固国防,靠一位苦命的宫女去“和蕃”。朝堂上不是没有经天纬地的奇才,边境上更不缺少镇守一方的良将,可“和蕃”一事还是照例进行,将天下社稷的安危托付于一女子之手,这是多么可悲的事?边疆地区太平、和睦,皇上也可以高枕无忧了。)
夕阳西下。边城的道路上,三五猎骑轻疾如飞。猛烈的北风中,猎者身上被严寒冻脆了的貂皮裘,摩戛有声。他们本是大宋朝的子民,现在却因游猎而深入到契丹族辽人境内、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南百里的黑山(即杀虎山)地区。立马山头,放眼北望,所见不再是汉民族聚居区那种麦甲新萌、一川嫩绿的景象,而是沙海茫茫、黄入天际,契丹骑兵跨着戴有铁质防护面具的战马,手执雕画弓、白羽箭,来往巡弋,一片肃杀气氛。一千多年前,汉元帝遣昭君出塞和亲,不是为了让北方的游牧民族世世代代和汉民族睦邻友好吗?然而其效果究竟如何呢?除了一座青冢——昭君墓,那段历史给后人留下了什么?猎者眼前,青冢隐隐如见,悠悠往事,勾起了他们的满怀愁绪。上片词意,大抵如此。显然,这都是词人的虚构。他不可能就是猎者中的一员——越过边境线,进入辽人的地盘,可要冒掉脑袋的风险哟!他凭空杜撰的这一系列情境,不过是为了逗引出下片的议论文字。当然,下面的议论,按章法虽应属于上述猎者,而实际上却都是词人自己的见识。
“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汉天子”指汉元帝刘奭,公元前48—前33年在位。“方鼎盛”是说汉王朝当时正处在昌盛时期。“四百州”则极言其疆域辽阔。
“玉颜皓齿,深锁三十六宫秋。”“玉颜皓齿”,代指美女,其容颜似玉,牙齿雪白,故称。宫中美人生活寂寞,秋夜尤其难堪,诗词中屡以为言,后蜀欧阳炯《更漏子》词所谓“三十六宫秋夜永”之类是也。二句是说,汉宫里处处禁闭着如花似玉的美人(昭君即其中之一)。
“堂有经纶贤相,边有纵横谋将,不减翠蛾羞。”“堂”,指朝廷的殿堂。“经”的本义是整理丝绪,“纶”的本义是将丝编成绳,“经纶”则喻指治理天下。“纵横”,谓恣意驰骋,所向无敌。“谋将”,有军事韬略的将领。“不减”,不少于。“翠蛾”,古代女子用螺黛画眉,青黑细长如虫蛾的触须,故称。这里指代美人王昭君。这三句是说,昭君下嫁匈奴,固然羞耻;而汉室满朝文武竟无人能够制服匈奴,只好牺牲一个弱女子去谋取国家的安宁,其羞耻尤甚。
“戎虏和乐也,圣主永无忧。”“戎虏”是古代汉人对北方游牧民族的贬称。“和乐”,安乐。二句是说,匈奴单于得到汉宫的美人,乐不可支,自此与汉王朝相安无事,汉天子可以长久地高枕无忧了。这段议论,正话反说,语含讥讽,嬉笑胜于怒骂。如此君王将相,平庸驽钝,可得而称“圣主”“贤相”“谋将”乎?今竟如是呼之,不啻是唾其面而批其颊了。痛快淋漓,妙处无须多言。
汉匈和亲,昭君远嫁,玉帛替代干戈,生灵免遭涂炭,本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上的千秋佳话,理应予以歌颂;而此词却引为奇耻大辱,冷嘲热讽,无所不至:乍一读来,似有大汉族主义之嫌。但结合其创作的特定时代背景细加玩索,便知它“醉翁之意不在酒”——它并非以历史地、公正地评价昭君出塞之事为职志,而实系古为今用,借题发挥,以抨击北宋统治集团在民族斗争中所采取的妥协政策。
真宗咸平二至六年(999—1003)间,辽军曾三度寇边。景德元年(1004),又大举进犯,深入宋境。当此危难之际,朝中妥协派畏敌如虎,竟倡言迁都以避其锋。幸得宰相寇准力排众议,鼓动真宗御驾亲征,方使前线战局向着胜利的趋势发展。可怯懦无能的北宋统治集团仍不自信,硬是在占有军事优势的情况下与辽人签订了屈辱的“澶渊之盟”,不惜以岁纳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的巨大代价,换取苟安。捐“四百州”民脂民膏以平民族侵略者之欲壑,耗国力,损国威,养虎贻患,其为害远过于和亲千万倍。
“澶渊之盟”后四十年,亦即仁宗庆历二年(1042),辽主求婚于宋时,宋使富弼就有这样的答复:“本朝长公主出降(即下嫁),赍送(即陪嫁)不过十万缗(十万贯钱),岂若岁币(即前文所述的岁纳银绢)无穷之利哉?”(《宋史·富弼传》)一语道破天机,尤可移用来作本篇的注脚。有识于此,则本篇作者反对妥协,力主痛击民族侵略者的爱国立场,亦不难从其议论的背面曲曲窥见。
【附注】
〇塞垣:边塞、边城。〇戛:物相击。〇骅骝:赤色的骏马。〇青冢:王昭君墓。在今呼和浩特南,相传冢上草色长青,故名。按昭君名嫱,西汉南郡秭归(今属湖北)良家女。元帝时被选入宫。竟宁元年(前33),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请和亲,昭君因入宫数岁不得见帝,积悲成怨,自请远嫁。辞行时,元帝始识其美,欲留之,难于失信,遂与匈奴。事见《汉书·匈奴传》《后汉书·南匈奴传》。〇特地:特为、特别。〇四百州:西汉时分天下为十三刺史部,亦称十三州,其规格略相当于后来唐之“道”、宋之“路”;而与唐、宋时的“州”对等的地方行政区划则称“郡”“国”,仅一百多。唯《宋史·地理志》载,宋太宗时全国州级单位(州、府、军、监)几于四百。此词借“汉”说宋,这里以宋时州的数目为言,就是一个明显的证据。〇三十六宫:汉班固《西都赋》:“离宫别馆,三十六所。”是说汉宫室之多,非确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