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4非欧几何(罗巴切夫斯基的)(5)

2025-10-18 10:24:02
标签: 原创科技著作

数学发展简史(石拓/编著)

13.2.4 非欧几何(罗巴切夫斯基的)5

 

       1830年左右,罗巴切夫斯基(Lobatchevsky)得到了他非欧几何中,作为曲线y=f(x)在点(x,y)的弧微分ds的公式(8):

于是,可以算得半径为R的圆的周长C,是(9):

并且他证明了,在非欧几何中的圆面积S为(10):


       罗巴切夫斯基(Lobatchevsky)根据级数:

R非常小的时候,他略去了高阶项后,得到欧氏几何中的圆周长C,即,从(9):

从(10)得到,欧氏几何中的面积S

这说明,非欧几何在半径非常小的空间内,是欧氏几何。换言之,非欧几何要在非常大的空间中,才会与欧氏几何有显著的区别。因此,在高斯(Gauss)实验中,他们所取的那个三角形实在是太小了。

 

       因为高斯(Gauss)关于非欧几何的研究,除了只言片语,没有系统的论述,所以非欧几何的创建,被公认为是罗巴切夫斯基(Lobatchevsky)和波尔约(Bolyai)各自独立完成,于是就有了谁先谁后的问题。

 

       (待续)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