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现在很多互联网的新的模式,出现的时候,为了吸引眼球,总是喜欢使用颠覆**的字眼,总以为自己是白衣骑士,但最终很多新模式不是半途夭折,就是沦为配角,大多成为笑料,那些说颠覆的也往往最后自己被打脸。
当年的电商,来势汹汹,号称要颠覆传统零售。在电商的发展前期,由于发展速度非常快,对于传统零售行业也的确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很多人便以为电商将会完全取代传统经济,当时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赌局,阿里巴巴的马云和万达的王健林关于电商的一个亿的赌局,“2020年,如果电商在中国整个大零售市场所占的份额达到50%,我给马云一个亿,如果没到他给我一个亿。”现在看来,最新2017年的数据,电商目前占国内零售总额的比例大约在13%左右,距离赌局结束还有三年的时间,但距离50%还相当遥远,王健林赢得赌局已经没有悬念。虽然这个赌约只是一个玩笑,但是从最终的结果来看,马云被打脸了,现在连阿里巴巴公司都不提自己是电商公司,称自己是大数据驱动下的新零售。
再说说网约车,当这种非常方便的出行模式出现的时候,很多人喊出了颠覆出租车的口号,认为有了网约车之后,已经有了多年历史的出租车应该被丢尽垃圾桶成为历史的产物了。在一开始,由于网约车疯狂的补贴,使得网约车的用户迅速增长,的确对于出租车司机的生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甚至很多出租车司机和出租公司解约,去开了网约车。出租车生意也因此一落千丈,很多出租车大多数时间在路上空驶,出租车司机们也在是否继续开出租车上面左右摇摆。但是,后来因为政府开始加强对于网约车的管理,不断的提高网约车的准入门槛,无论是从网约车司机,还是网约车的车型都有了严格的限制,使得很多人和车不具备开网约车的资格,再加上网约车数量众多,网约车公司逐渐取消了司机的补贴,使得网约车司机的收入也大幅下滑,最终造成网约车司机大面积的退出,目前的现状是网约车越来越难以叫道,价格越来越高,而出租车不仅没有被颠覆,生意又逐渐恢复到了网约车出现之前的状态,网约车颠覆出租车再次被打脸。
包括后来的O2O,共享经济,新零售,无人便利店等等,很多新的模式,出现的时候,来势汹汹,号称要颠覆这,颠覆那的,但从目前的结果来看,还鲜有发现对于原有的商业模式产生根本性颠覆的新模式。一方面是由于传统模式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自身根深蒂固,在商业中占据主流的位置。另一方面,这些传统的模式自身在发展中也在不断的进化,适应商业环境,自身的竞争力也在不断的加强。而新的模式,往往没有经过很长的时间来进行验证,大多借助资本的力量,前期会发展的很快,但是在遇到自身及社会,或者是政府管制的问题后,往往不是半途夭折,就是停滞不前。
单车已经有百年的历史了,雨伞已经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了,充电宝也有十几年的历史了,胶囊旅馆十几年前就在日本出现了,现在这些产品冠以共享的名义,转身变为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共享睡眠,产品还是那个产品,所不同的是现在前面加了共享,突然就火的不要不要的。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很多产品已经趋于平静,再过很多年,现在耳熟能详的一些项目估计都已经不复存在了。
因此,不要轻易说颠覆,纵观整个人类历史,真正能够达到颠覆性的创新,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