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韩非《解老》译文及简评简注(十一)

(2013-01-11 17:29:41)
标签:

慈故能勇

余注:以下阐解《老子》第六十七章:慈故能勇。)爱子者慈于子,重生者慈于身,贵功者慈于事。(喜欢孩子的对孩子慈爱,重视生命的对身体爱惜,看重功业的对事务珍惜。)慈母之于弱子也,务致其福;务致其福,则事除其祸;事除其祸,则思虑熟;思虑熟,则得事理;得事理,则必成功;必成功,则其行之也不疑;不疑之谓勇。(慈母对于幼子;致力于给他幸福;致力于给他幸福,就从事于免除他的祸害;从事于免除他的祸害,就考虑周详:考虑周详,就获得事理;获得事理,就必定成功;必定成功,实行起来就不犹豫;不犹豫叫做勇敢。)圣人之于万事也,尽如慈母之为弱子虑也,故见必行之道。(圣人对于万事万物,全部都像慈母为幼于考虑一般,所以看到了一定要实行的道理。)见必行之道则其从事亦不疑;不疑之谓勇。不疑生于慈,故曰:"慈,故能勇。"看到一定要实行的道理就明察,他干事情就不犹豫;不犹豫叫做勇敢。不犹豫产生于慈爱,所以《老子》说:因为慈爱,所以就能勇敢。
简评:韩非对慈故能勇的阐解十分精妙而富有说服力。


为什么慈能产生勇?韩非认为就像“爱子者慈于子”一样,一定会为子女致福除祸,因而“思虑熟,则得事理;得事理,则必成功。”为此,爱子者”必然理性而毫不犹豫地勇于做一切他认为应当做的事。
韩非对人性有十分深入的认识,是的,只有父母对子女的慈爱,能产生无比的勇气。如果统治者真正爱民如子的话,也才能够基于对子民的慈爱,有勇气“受国之垢”、“受国不祥”(老子》第七十八章),在考虑国计民生时“思虑熟”、“得事理”,避免意气用事的“有为”。同时,自身也“勇于不敢则活”(老子》第七十三章)--须知,很多时候,“不敢”恰恰是需要极大勇气的。
  (余注:以下阐解《老子》第六十七章:“俭故能广周公曰:"冬日之闭冻也不固,则春夏之长草木也不茂。"周公说:冬天里冰封地冻如果不很坚固,春夏时草木的生长就不会茂盛。)天地不能常侈常费,而况于人乎?故万物必有盛衰,万事必有弛张,国家必有文武,官治必有赏罚。(天地尚且不能奢侈浪费,何况人呢?所以万物必然有盛有衰,万事一定有张有弛,国家必须有文官武官,官府办事必定有赏有罚)是以智士俭用其财则家富,圣人爱宝其神则精盛,人君重战其卒则民众,民众则国广。是以举之曰:"俭,故能广。"因此聪明的人节俭地使用财产,家庭就富裕;圣明的人珍视他的精神,精力就旺盛;做君主的不轻易用兵打仗,人民就众多;人民众多,国土就宽广。因此《老子》称道说:因为节俭,所以能够宽广。
简评:韩非对“俭,故能广”为我所用的阐解,其主旨在于告诫人君“爱宝其神” (其意仍在“虚静无为,以暗见疵。”) “重战其卒”,不穷兵黩武,“俭用其财”而令民众国广。(初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