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注:以下阐解《老子》第六十七章:“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事长。”按,他本多为“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凡物之有形者易裁也,易割也。(大凡有形状的物体就容易裁断,容易分析。)何以论之?有形,则有短长;有短长,则有小大;有小大,则有方圆;有方圆,则有坚脆;有坚脆,则有轻重;有轻重,则有白黑。(为什么这样说?有形状,就有长短;有长短,就有大小;有大小,就有方圆;有方圆,就有坚脆;有坚脆,就有轻重;有轻重,就有黑白。)短长、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黑白就叫做理。)理定而物易割也。故议于大庭而后言则立,权议之士知之矣。(理确定之后,事物就容易分析。所以在朝廷里议事,后发言的人的主张就能够成立,善于权衡各种议论的人是懂得这点的。)故欲成方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所以要想画成方圆而能遵循规矩,那么一切事物的功效就都显现出来了。而万物无不存在规矩,出谋献策的人,就是考虑如何合于规矩。)圣人尽随于万物之规矩,故曰:"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事长。"(圣人遵循一切事物的一切规矩,所以说“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 所以能成为办事的首领。”。)不敢为天下先,则事无不事,功无不功,而议必盖世,欲无处大官,其可得乎?处大官之谓为成事长。是以故曰:"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事长。"(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事情就没有做不好的,功业就没有建立不起来的,而议论必定超越世人,圣人要想不处在重要职位上,这可能吗?处在重要职位上就是说成为办事的首领。因此《老子》说:“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所以能成为办事的首领。”)
简评:韩非将《老子》之学衍为治国驭人之术。深知“议于大庭而后言则立”的道理,因此,将“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事长”阐解为提醒“圣人”要达到“事无不事,功无不功,而议必盖世”的目的,必须做到“不敢为天下先”,即不露声色、“议于大庭而后言。”在权衡综合“议言之士”的各种议论后,作出“盖世”之议, 这样,更能显示“圣人”的英明。
韩非在这里兜售的,仍然是“虚静无为,以暗见疵”的“主道。”(初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