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饮食也要因地制宜
(2013-12-13 19:05:08)
标签:
饮食肿瘤健康因地制宜生了癌怎么吃 |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宽广,气候多样,不同地区由于地势高低、气候条件的差异,形成了各自的特点。《黄帝内经》认为,由于人们居住的地理位置的不同,气候寒热温凉是有区别的。如《素问·五常政大论》说:“天不足西北,左(北方)寒而右(西方)凉,地不满东南,右(南方)热而左(东方)温”,“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
由于人们生活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差别较大,生活习惯、饮食结构不尽相同,人的生理活动、体质,以至所患疾病、病变特点也不尽相同。因而,进行饮食调补时,必须注意到地理位置的不同,根据不同地域的特点分别配制膳食,是提高食疗效果的重要环节。事实上,不同地区特有的饮食习惯,本身就是当地人们在长期的因地制宜的饮食选择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如西北、东北地势高,阳热之气不足,气候寒冷,宜多选用温热的食物,以温壮阳气,增加抗寒能力;又北方地势高,且多风燥,易于风燥伤肺,宜多食新鲜蔬菜。东南地势低,寒冷之气相对较弱,气候温热,宜多选用清凉淡利的食物。又南方某些地方地势低下,多潮湿,易于湿困脾虚,会阻滞人体经络,引起肢体沉重、困倦等,饮食菜肴中则宜多用辛辣和具有祛湿作用的食物,如辣椒、薏苡仁、荸荠、冬瓜、丝瓜、赤豆等。
又如,我国江南一带居民对谷类的消化能力很强,适合于以谷物作为主的碳水化合物来源的饮食结构;而北方则更适合于麦类,西北和内蒙古又嗜食畜肉。相较于西方,我国大多数居民对肉类的消化能力要差一些。此外,我国居民更容易接受烹调后的食物,而西方许多国家只作简单的加热,甚至对许多食物推崇“生食”,后者大多数情况下中国人只是猎奇时偶尔一试。这些都是地理区域决定生产方式,从而影响到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之故。
近年来,关于肝、胃、食管和直肠等部位的癌症与水土环境的关系也有一些研究报道。有些癌症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地方性特征。我国食管癌分布的总体趋势是北方高于南方,内地高于沿海。我国胃癌发病率以西北黄土高原和东部沿海各地较高。我国肝癌死亡率有南方高于北方、东方高于西方、沿海高于内地的趋势。高发区主要位于广西、广东、福建、江苏、上海、浙江等沿海的某些地区。
所以,不同地区的居民,根据当地癌症高发的趋势和特点,应该合理调配饮食,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