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半山访僧
何华
泾县是宣纸的核心产地,泾县的查济古村挺有名,从查济古村风景区一侧往山上行驶约二十分钟,就到了半山,一音禅师修行的道场一音禅院坐落在此。六年前一音法师来此“开山”,修建禅院,现在已初具规模。
去年好友刘兄对我说:“下次你回来,我们去查济半山拜见一音禅师,师父的箫吹得特别好,指画也是一绝。”好友还传来禅师吹箫的音频,一听之下,心生欢喜,令人安静。我这个人有“习气”,分别心太重,对文艺僧格外推崇,就想着要去亲近一音禅师。想着想着,这不就来了吗!大年初九,我们一行三人去歙县卖花渔村看梅花,漫山遍野,砌红堆绿,煞是壮观。第二天午后从歙县赶往查济半山,一路上山色空濛,如行画中,昨天晴方好,今日雨亦奇。下午四点抵达一音禅院,师父慈悲,在楼下等着,领我们上楼喝茶——枣香老普洱。我是一个爱茶的人,这样的好茶也很少喝到,大概有佛力加持吧?
一音禅师长得清瘦高古,带着“金石味”,倒不像是活在当下的人。这样一个人却活生生坐在你的对面,难免既惊且喜。好在,师父大开方便法门,叫我们不要拘礼,怎么舒服自在就怎么来。在我们的请求下,一音禅师吹箫二首。师父还有临时编曲、即兴吹箫的本领。无法之法,为最上法,可见禅师音乐造诣之高。他说:吹箫有三境界:初境是一般娱乐,中境可调理心身,上境为佛曲禅乐。箫,对师父而言不仅仅是乐器,也是法器,是他修行的工具,也是他接引众生的方式。
禅师的指画也极受好评,无论梅、兰、莲,还是黄山图,他都将禅意融入画中,“一指禅画”,已成为他的绘画特色。当初他只是想尝试一下用手指作画的感觉,一试之下,妙不可言,从此一发而不可收,现在他已经不想用毛笔画画了,或者说他的手指已经成为毛笔了。俗话说,十指连心,师父其实是用心在画。画里都透着禅理,譬如师父指下的兰花只是寥寥几笔,他解释:“画之道,不难于繁,难于简,至简则通大道。兰之性,柔而韧,幽而香,洁而高。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处闹市,绝烟火而自闲,乃得道之真隐者也。”
一音禅师说,一个出家人一路修行,终极境界是究竟涅槃,诗、书、画、印、乐,不过是路上的风景,可以借此修行定力,但终究不能了脱生死,所以,艺术行为只是修行路上的一个又一个小小驿站,不是归宿。作为一个僧人,一音法师在修行上丝毫不敢懈怠,他每天四点起床,敲钟、诵经、唱赞、打坐。师父说,禅净双修比较好,所谓“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他每天披阅大藏经(《龙藏》),持楞严咒,诵《心经》,非常得力受益。
一音禅师精通艺术,是半路出家,他的经历容易让人联想到弘一法师。弘一法师是10月13日圆寂,一音禅师的生日恰巧也是10月13日。我们未必硬要去说什么“转世”,但事实上,一音禅师一直以弘一法师为楷模,这就够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