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找与巧遇:卡拉瓦乔

(2018-03-21 14:00:23)
标签:

杂谈

寻找与巧遇:卡拉瓦乔

何华

真正开始关注卡拉瓦乔是在十多年前看了先锋导演德里克·贾曼拍摄的电影《卡拉瓦乔》之后,觉得这个画家的生活“太乱了”,艺术的背后是斗殴、血腥、谋杀和性,好在绘画“拽回”了他的暴戾性格,艺术让他获得平静和虔诚。绘画,就是他头顶上的那一束光,不仅让他的画明澈生动,也让他本人明澈生动——同时暴露了他“天才的阴暗面”。但最该原谅的人性弱点不就是“天才的私生活”(包括阴暗面)吗!

他的画保存下来的不算多,大约有60来幅是基本上无争议的真迹。到了意大利当然要去寻找卡拉瓦乔。第一站罗马,首先到人民圣母教堂(Santa Maria del Popolo) ,这里有两幅卡拉瓦乔的名画《圣保罗的皈依》《圣彼得被钉十字架》,教堂是免费的,看画要投币,两欧元塞进,灯即打开,两分钟,非常有意思。教堂的七八位游客都集中在这里,这个投了,那个再投,实际上可以看上好几轮。第二天又去圣王路易堂(San Luigi dei Francesi)看了三幅卡拉瓦乔,和人民圣母教堂一样,也是投币亮灯的模式。其中《圣马太蒙召》一幅所运用的强烈明暗对比法成为他之后绘画的标志性特色。一束强光的射入在黑暗背景的衬托下,将人物推至画面前,有浮雕的凸显感,非常吸引人。这束光在美术史上可是大名鼎鼎呀!其实,那天八点半就到了圣王路易堂,但大门九点半才开,于是转到附近的“万神殿”再次看看圆顶的那束“天眼之光”。九点半折回圣王路易堂,有人投币,叮当一声,看到《圣马太蒙召》上的这束光,顿时联想到万神殿的天光,两束光忽然有了某种呼应。那一刻,我大概懂得了《圣经》里“蒙召”的意思。

罗马最大宗的卡拉瓦乔作品藏在博尔盖塞美术馆,一共六件,其中包括他最著名的《捧果篮少年》和《生病的酒神巴克斯》。可是,因为没有预约,吃了闭门羹,错过了六幅卡拉瓦乔,六幅啊,真是心痛。旅行总有这样那样的惊喜,也有这样那样的遗憾,没有完美。

到了佛罗伦萨,当然要去乌菲齐美术馆,这里有达芬奇的《天使报喜》、米开朗基罗的《圣家族》、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这里还有三幅卡拉瓦乔,尤其是色彩明艳的《酒神》(不同于《生病的酒神巴克斯》),卡拉瓦乔的放纵在某种程度上“对比”了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的节制和圣神。这个脸蛋红彤彤却无比恬淡(似乎没有醉意)、头戴葡萄串的酒神男孩,富态安详,有我们大唐的气象。因为鼎盛,熟透了,开始堕落糜烂——糜烂得漂漂亮亮、华华丽丽。但是,我们还是嗅到了时间的无情摧残之味,卡拉瓦乔的敏感是骨子里的。

在佛罗伦萨的皮蒂宫也看到两幅卡拉瓦乔,其中《沉睡的丘比特》,画上的宝宝睡得多么香甜。卡拉瓦乔一生滋事逃亡,不得安寝,他画这个“睡宝宝”,似乎也把自己渴望睡一个好觉的愿望画了进去。

印象中米兰只有一幅卡拉瓦乔,是《水果篮》,藏在盎博罗削美术馆。尽管这幅是他的少作,又是静物画,仍旧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可能他很早就意识到美的稍纵即逝,花飘零、果腐烂,是件无可奈何的事。我知道这是我这次意大利之行所能看到的最后一幅卡拉瓦乔了,第二天就得返家,在《水果篮》前,看了很久,依依不舍,带着道别的意味。走出盎博罗削美术馆,我感到满足,掐指一算,罗马、佛罗伦萨、米兰三地看了十一幅卡拉瓦乔,真要谢天谢地。

且慢,好戏还在后面,当天中午在米兰王宫居然撞上“走进卡拉瓦乔”特展,有二十幅卡拉瓦乔的作品展出。它们来自意大利各地的美术馆及借自巴黎罗浮宫、伦敦国家画廊、纽约大都会等世界各大博物馆和美术馆,考虑到卡拉瓦乔作品的稀有程度,能在一个特展中集中欣赏他二十幅作品,实在是件颇为奢侈的美事。先前,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的“六幅之憾”有了好几倍的补偿——“得失从缘,心无增减”。

尽管那天下着小雨,冷飕飕的,在风雨中排队一小时购票,我毫无怨言。看看队伍前后的老先生老太太,一个个恭恭敬敬撑伞慢挪,如同朝圣一般。看卡拉瓦乔,应该以这样的方式进入。

展厅的布置非常用心,卡拉瓦乔善用红色,是那种很正的大红色,充满生命力。有三幅画集中在一个展区,画上人物都是红布缠身,有重叠的美学魅力,比单看一张效果好。这次特展还有一幅《被蜥蜴咬伤的男孩》,痛苦与惊恐的表情,令人过目不忘。它是卡拉瓦乔对着镜子的“自画像”,那一时期他穷困潦倒,雇不起模特,只有对着镜子画自己。这一习惯在他后来的绘画中一直保留着,包括《酒神》和《捧果篮少年》。

卡拉瓦乔一生充满矛盾:评论家常常说卡拉瓦乔颠覆性地诠释耶稣基督、圣母、圣徒。他笔下的圣人,来自大街、集市、酒馆甚至妓院。神圣与世俗,在他画中打成一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半山访僧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