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遥想上海电影节

(2016-06-20 11:14:58)

遥想上海电影节

何华

 

今年六月中旬的上海国际电影节,精彩纷呈——经典回顾、新片绽放、“向大师致敬”单元包括了维斯康蒂和塔可夫斯基。我这个电影迷心里早想着飞去上海大饱眼福了,无奈俗务缠身走不开,只能“遥想”一番。

电影节,本是小众的把戏,可啥事到了中国,都能变味。今年上海电影节一共放映近600部片子,成了全民“电影嘉年华”,媒体的大肆宣传、微信圈的推波助澜,未演先红。6月4日网上开票当天,五六万人同时抢票,系统即刻瘫痪。人在上海,好像不看一两部电影,就落伍了。

本届电影节金爵奖评委会主席是前南斯拉夫的天才导演库斯图里卡。他日前接受访问说:“现在电影已经成为一种产品,我们现在都开始谈论票房,而没有人去谈电影的意义。” 老库一语中的,指出当代电影的症结。记得有一年五一劳动节,我在家“精神劳动”,看了库斯图里卡的《流浪者之歌》——诗意,幽默,荒诞,悲伤,是吉普赛史诗。对吉普赛人的了解,很有限,最早留下印象的是墨西哥电影《叶塞尼亚》,风格和老库迥异。《流浪者之歌》让我联想到小说《百年孤独》、安哲罗普洛斯、费里尼,难怪那么多人迷老库,以后要找他的代表作《地下》看。

这次电影节居然有日本老片《饥饿海峡》(1965年),几年前,我在国家博物馆负一楼剧院看过这部电影,看完久久不能平息。导演内田吐梦在我心目中顿时连升三级,跳入小津成濑黑泽明的行列。内田吐梦以拍娱乐性侠士好汉的古装片著称,但他这部社会剧《饥饿海峡》实在深刻。我极力向上海的朋友推荐,大家看了都说好。“指甲”细节,恋恋不忘。男女主角三国连太郎和左幸子的表演可圈可点,尤其左幸子,她的演技不让田中绢代、高峰秀子。

塔可夫斯基的影迷有福了,他一生拍了“七部半”电影,这次电影节一网打尽,半个不落。这几天,我又翻出《时光中的时光——塔可夫斯基日记(1970—1986)》重读。在这本日记中,塔可夫斯基多次引用吉田兼好《徒然草》里的句子,其一曰:“名雕刻师使用的,是有点儿钝的刻刀。”看了若有所悟,心想,这位时光雕刻师用的不也正是一把钝刀吗!塔可夫斯基一生磕磕碰碰,与前苏联官僚政府格格不入乃至不欢而散,晚年流落欧洲、客死巴黎。除了饱受病体痛苦,还备尝精神折磨与乡愁煎熬。看塔可夫斯基的电影,让我联想到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的结构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内涵。在结构形式上,他可能受到西欧的影响,但在精神本质上,他完全是俄罗斯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普宁的继承者(在日记中,他对这两位俄国作家推崇备至)。

最让我垂涎的,当然就是维斯康蒂的八部精品,能在大银幕上看到《豹》《魂断威尼斯》《北斗七星》《战国妖姬》等,是我这一生的一个梦想,可惜这次没能抓住,那就继续期待吧。朋友说,《豹》这次是修复高清版,超大银幕放映,可以想象最后一场五十分钟的舞会,看起来一定很过瘾。可是,居然也有人说“维斯康蒂的拍摄手法过时了”,这叫什么话!经典是不会过时的。我们不能因为现代派小说的出现,就说莎士比亚、曹雪芹、托尔斯泰过时了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