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闸蟹

(2015-10-23 09:50:00)
标签:

文化

秋风又起

 

何华

 

我曾写过一篇谈大闸蟹的文章《因见秋风起》,后来我的第一本随笔集就用这个篇名做了书名。晋朝的张翰是苏州人,在中原洛阳做官,别的都还能忍受,就是放不下江南的美食。他呀,“因见秋风起”,忽想到家乡美味的莼菜和鲈鱼,顿然开悟,觉得官场实在影响了自己的生活质量,便弃官还乡大饱口福去了。李白诗中写道:“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眼下又到“秋风起、蟹脚痒”之际,尽管这个秋季受烟霾影响,可还是要一如既往地去首都酒家吃大闸蟹的。说实话,进口到新加坡的大闸蟹已经算是上上等了,首都酒家的售价也很公道,是本地吃大闸蟹的最佳去处。可是近些年,大闸蟹的味道远不如以前。现在大闸蟹多是人工养殖,野生的几乎吃不到,别说大闸蟹,就是鲫鱼也少有野生的了,野生大黄鱼就更罕有了。

《红楼梦》里贾宝玉“螃蟹咏”曰:“脐间积冷馋忘忌, 指上沾腥洗尚香。”以前吃了螃蟹,确实是“指上沾腥洗尚香”,大闸蟹的腥香,浓郁极了,隔日不散,令人有吮指之念。可是现在吃了大闸蟹,手上也没什么螃蟹香了,随便用水冲冲就淡而无味了(我很担心哪一天吃了榴梿,手上也没有榴梿味了,谁也不敢保证不会有这一天)。大闸蟹不仅味道没有了,力道也没有了。以前的大闸蟹,脚爪毛茸茸的,泛着金光,性感雄壮,骄横跋扈,小时候被蟹钳子咬一口,疼一周;现在它们咬你一口,没啥事。大闸蟹已经失去野性和力量了,没有劲道的大闸蟹,肉也不会饱满和紧实,怎会好吃?

当大闸蟹沦落到这般地步,真不如吃以假乱真的“赛螃蟹”了。前几年,潘受的女儿回新,王如明李金源两位前辈做东,我叨陪末座,地点选在百龄麦旋转酒楼,他们那道赛螃蟹真是名不虚传,用干贝和蛋白等为原料,滋味和大闸蟹确实有一比,让我念念不忘。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闸蟹在中国也算不得矜贵食物,我从小生长在合肥,合肥本地人不欣赏大闸蟹,它的价格比鸡鸭鱼肉还低。因为合肥有不少上海人下放来此,把价格略微抬高了,否则还要便宜。作家严锋在微博里写道:“我小时候就生活在阳澄湖边上,我抓过的金爪黄毛大闸蟹也不知有多少,那时的我宁愿用100只最正宗最野生的大闸蟹换一块红烧的肥肉。”他的话,颇能代表当时穷小子的心态,当人们肚子里油水不足时,那一丝几缕螃蟹肉顶个屁用。我记得古龙先生一句名言:“什么都是假的,只有红烧肉是真的。”看到这句话,我就想把它送给“严锋们”,他们最懂。螃蟹的价格也反映了生活的富庶程度,当温饱不是问题时,人们追求精致的饮食生活,大闸蟹也就跟着飞黄腾达了。你看看红楼梦三十八回,再看看张岱《陶庵梦忆》卷八那段“蟹会”文字,就知道吃螃蟹是可以富丽堂皇的。我佩服薛姨妈这个人,王熙凤剥了蟹肉,让薛姨妈吃,薛姨妈道:“我自己掰着吃香甜,不用人让。”可见,薛姨妈懂吃,有些东西只有自己动手操作才好吃,嗑瓜子也是,剥好的瓜子仁,吃起来就少了趣味。

大闸蟹宜配花雕酒,但与茶无缘;大闸蟹宜配姜醋,但与葱蒜无缘;大闸蟹宜配菊花,但与桂花无缘。菊花边上喝酒吃蟹,桂花树下品茶闻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