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光耀母亲的「米暹」

(2015-04-18 08:59:05)
标签:

杂谈


李光耀母亲的「米暹」
何华
 
前年休了长假,回老家合肥陪陪老母亲。朋友问我,这期间想念新加坡吗?当然想念,大道理免了,至少时不时徒流口水,为了南洋的美食。
休假期间曾搭乘马航飞巴黎,在吉隆坡转机,恰巧,朋友电话来了,问我在干嘛?答曰:正在机场餐厅吃椰浆饭(nasi lemak)。其实,在机上已经吃了一份,可还是馋。我对椰浆饭情有独钟,推举为南洋第一美食,去马来西亚旅游,早餐总是叫一包椰浆饭。我念念不忘麻坡小镇“才记”的椰浆饭,没有花生米、没有江鱼仔、没有黄瓜片、没有鸡蛋、没有炸鸡,只有一份辣椒酱,滋味尽在“空”(马来语Kosong)中。八大山人的画,也空荡荡呀,但有味道。
新加坡亚当路和樟宜村的椰浆饭很出名,我难得一去。倒是经常去“榜鹅椰浆饭中心”,它一共两间,高文和加东各有一摊。说到加东,就想到这一带的叻沙,因为汤里的粗米粉已经被截成一寸寸的,所以,加东叻沙只用勺子吃,不用筷子。用汤勺吃过后,再用筷子就觉得味道不对。叻沙这食物妙得很,我不会经常想吃,可一旦念起它来,就强烈异常,恨不得即刻去一趟加东。
加东也是娘惹粽子的大本营。我最中意一家叫“金珠”的粽子店,粽子煮得透,选的米也香,料又实在,良店也!新加坡一年到头有粽子卖,所以端午节吃不吃粽子也就无所谓了。金珠的二楼是娘惹饰品店,由店少东黄俊荣掌管。上到二楼,满目珠光宝气,绫罗绸缎。这样一间非常艳丽的店,由一个年轻男子打理,觉得蹊跷。黄俊荣基本上活在娘惹世界的氛围里,像张国荣演的程蝶衣,活在戏里。但愿他永远活在自己的天地里,不染尘埃。
最好的美食永远是私家菜。最近有幸去林美均女士家吃到自制的米暹(Mee Siam)和烤乌达。说到林家的米暹,来头可大了,它是李光耀母亲亲自教林美均的。林女士刚结婚那些年和李夫人做了十年邻居,美丽大方的优雅少妇,一定颇得李妈妈欢心。林美均说:“我结婚不久,家里都是小锅小罐的,李妈妈把家里的大炒锅带来我家,教我如何做米暹,一晃四十多年了。”我翻阅1976年出版的《李夫人食谱》(中文版),看到米暹的照片,和林家端出来的米暹几乎一样:一大碟米粉,上面饰以煎好的豆干和虾仁,把鸡蛋瓣和切开的酸柑排列在碟边,美丽诱人。浓郁的调料用另一个大碗装盛。
李夫人是娘惹,那时娘惹要想找个好婆家,必须学会烹饪。李夫人在自序里写道:“当时,媒人扮演重要的角色。他们通常在上午十时就找上门来。那正是我们在准备隆巴料(rempah)的时候,他们只需听石杵的敲击声,就知道这家里有无好厨子。从杵捣声中,就可以听出在舂研哪些用料,以及厨子有无经验。”做娘惹,不容易,除了厨艺、缝纫,还必须恭谦有礼。这群勤劳持家的南洋少奶奶,与游手好闲的西方贵妇人不一样。
林家的乌达倒是林美均女士自己折腾出来的,配方秘不示人。她说:小时候家里不少保姆以前都在柔佛州的峇株巴辖卖乌达,后来跟随我家到新加坡照顾我们,我们都称这些保姆为“乌达嬷”。可想而知,林家的乌达是从“乌达嬷”那里传下来的,老滋老味,能不令人垂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