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三阴三阳的用法,实际上是阴气和阳气的用法。在天元的六气中,每一气都分,标气,中气,本气。少阳的本气为火。中气为少阳厥阴风。书中叫互为表里。标气为阳气。书中叫本标相同;阳明的本气为燥气。中气为阳明太阴的湿气。书中叫互为表里。标气为阳气,书中叫本标相同;太阳的本气为寒气。中气为太阳少阴君火的气。书中叫互为表里;标气还是少阴君火的阳气。因为太阳的中气是少阴君火,标气也是少阴火。所以书中叫正阳火。当太阳的中气,标气布天时,在一个节气中有20天的时间,时间比较长,所以太阳中气和标气司天时形成的脉象,书中叫长大脉。
厥阴的本气为风。中气为厥阴少阳火。书中叫互为表里。标气为阴风。书中叫本标不同;少阴的本气为君气,中气为太阳的寒气。书中叫互为表里。标气为太阳寒气。书中叫本标不同。当少阴的气布天时,少阴在南政年司天的气位和在司天前后左右的气位,都是本气少阴君火,不论标中本。少阴在南政年在泉的气位和在在泉前后左右的气位,都是标气少阴阴精的气,即,为太阳的寒气。不论标中本。故书中叫少阴从本或从标。
少阴在北政年司天的气位和在司天前后的气位,都是本气少阴阴精的气,即太阳寒气。不论标本中。少阴在北政年在泉的气位和在在泉前后的气位,都是本气少阴君火的气,故,书中叫少阴从本或从标;太阴的本气为湿气。中气为太阴阳明燥气。书中叫互为表里。标气是太阴的阴气。故,书中叫标本相同。论气只能是从本或从中。
在五运六气的运转中,在行医诊脉中,在行针,用药中,都必须分清,标、中、本。书中叫“分清部主,别其宗司”。就是先要分清气在哪个气位。诊脉是病气在哪条经脉。在经脉的初端,终端,还是末端。时令的气是在本气位的标气,是中气,还是本气。或根本就不是本气位的气,都要分清。因为在一个气位,或一条经脉上的标中本的气不同,彰显的脉象也不同。这叫“标本之道”。书中说,诊脉时,只有知标知本,正行不用问。不知标,不知本,都是妄行。知标知本为知一而知百病。标本的医理很浅显,但是掌握标本之道的意识很难达到。
讲到这里可知,AI脉机,即知标,又知本了吗?如果不知,不就是一台西医用的脉冲机吗!
书中说, 寅申少阳,卯酉阳明,辰戌太阳。这三气只看标气时,为阳。巳亥厥阴,子午少阴,丑未太阴。这三气只看标气时,为阴。在看气位的本气和中气时,厥阴风,少阴少阳火和阳明燥气时,都看成是阳气。湿气和寒气都是阴气。这就是把标气分成了阴、阳。把寒湿和暑燥风火,这六气也分成了阴阳两方。所以论气,诊脉时,只要是知道了司天在泉的气是阴,是阳。书中叫阴阳应象大论。论气,论脉,要分开论述一方的气理,叫《阴阳的离合》,《阴阳别论》。五运六气总是随时令、随气居于哪一个气位,人的气血流动随时令、上应到哪条经脉。彰显的脉象从不从司天在泉的真气,就是论阴、阳,看标本最关键,最首要的问题。难道AI脉机都智能了吗?
在五运六气的运转中,当气上升下降和出入时。总是从节气初候的工夫,走到节气中候的工夫,再从节气中候的工夫,走到节气末候的工夫。然后又从节气末候的工夫,走到下一个中气初候的工夫。又要从中气初候的工夫走到中气中候的工夫,再从中气中候的工夫,走到中气末候的工夫。而后再依次运行在其他的节气中。在以后的节气和中气的时间里,每年、每月、每日、每个时辰的五运六气,总是这样按照二十四个节气的时令运转着。当气运行在节气和中气的初候的时令中:六气位的气是运行在三阳的气中,六气位的气不看中气和本气。只看阳气。气位中、不存在本气。行至三阴气时,不看中气和本气,只看阴气。故论气只论阴、阳。当气运行在节气和中气的中候的时令中:六气位的气运行在三阳和三阴的气中,六气位的气不看标气气和本气,只看中气。气位中、不存在标气和本气。当气运行在节气和中气的末候的时令中:六气位的气运行在三阳和三阴的气中,六气位的气不看标气和中气,只看本气。气位中、不存在标气和中气。当我们看到厥阴风少阳火,阳明燥气时,直接都看成是阳气。当我们看到太阴的湿气太阳的寒气时,直接都看成是阴气。故六气论的也只是阴、阳。这些,AI脉机都能自动的鉴别吗?
转动的气,古人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来表示。如果不用有形的东西来表示,而人是没有办法看到它的。既使看到它了,感觉到它了,而气的移动是无形的,飘渺的,也好像是虚无的。说是看见了,又没有看见。明明有,又没有。说没有,又确实有。如:阳光,月光,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电磁,温热,寒暑燥湿风火,酸甜苦辣和咸淡。为了能够看到它的存在;为了触摸到它的存在;为了能够重复的演示它;复制它的动变和静变的过程,故先贤们选用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并且又都赋予它们一定的名称。这些名称万年不变,哪怕是天老地荒,人们总是这样称呼它、运用它。比如:用天上的镇星赋予了甲己为黅色的气和丑未的湿气叫太阴;用天上的太白金星赋予了乙庚为素天的气和卯酉的燥气叫阳明;用天上的辰星赋予了丙辛为玄天的气和辰戌的寒气叫太阳;用天上的岁星赋予了丁壬为苍天的气和巳亥的气叫风气;用天上的荧惑星赋予了戊癸丹天的气和子午以及寅申的气,叫少阴和少阳。古先贤们用十天干表示天地间运的气,按照《黄帝内经》中说的,“天有五行御五位”,把十天干表示的气放在了大地的五方。代表着五运的气以及一年的春夏长夏和秋冬。同时也代表着人的五脏。而且画出了五运五季图。按照《黄帝内经》中说的,天有五运五行的气“以生寒暑燥湿风火”的六气。把十二地支表示的气放在了天上的六个方向。即形成了一个圆周。代表着天上的气。也代表人的手足六条经脉。加在天上的气叫阳气,而且画出了六气图。
五运六气讲的是天的气和地上的气是不能分开的,也就是阴、阳是不能分开的。把六气的图,再合到五运的图上。组成了五运六气的运转图。由于五运六气的运转又分南政年和北政年,所以五运六气图分为:甲己年的图和乙庚年、丙辛年、丁壬年以及戊癸的图。这就是《黄帝内经》中讲的、以二十八星为准,能够看得见的,能够模拟五运六气运转的一个天体图。如下图:


把六气图加到五运的图上。叫六与五相合。合到一起的图,叫五运六气图。用易经的“卦象,用四柱”是排不出五运六气图的。虽说是“奇门的易理”有很多的易理是与五运六气运转的天道是一样的,但是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六气的图是天上的气,五运的气是地上的气。五运的气代表着五运的气、五季的气。五季的气也是二十四节气的时间,在医理中代表着五脏的气。六气的气把天体分为六六之节。一节中有四气。五运五季五脏的气年年不变。
书中叫主运的气。是定位的气。天的六气以司天的气为准,每年都要移动一次,叫客气。看一年气的变化,书中说,都要先立起年气,把年气放在天上六气的中间。即放在三之气。这样,六气的气合到五运上的气,气序也就成了固定的了。所以客气就成主气的气了。主运的气和主气的气合到一起,主运的气在初之气,比主气的气多了十三天,等等。五运的气与六气的气合到一起,只要注意:五运的初之气与六气的初之气,都是从大寒中气的第一天开始,都是从农历的丑月的中气开始为准。如2024年五运六气的运转图:

这就是立起来的甲辰年的年气图。有了这个图。才有了六六之节的六个部位的主气图。如看初之气的天气和行医诊脉。就要以初之气少阳司天的气布天下和行医诊脉。用厥阴运的气定位。如图:

在这个图中,行立春,惊蛰节气的时间,是厥阴壬运与少阳司天的气共主五运六气的运转。凡是至节气初候的日气,六气只看标气的阴阳。凡是至节气中间候气的日气,六气只看中气的气。凡是至节气末候的时间,六气只看本气的气。这都是气上升的时间。这才是分清了标中本。AI脉会吗?不会不就是哀脉了吗!
在气下降的时令中,又如下图

在这个图中,行大寒,雨水节气的时间,是丁运与厥阴在泉的气共主五运六气的下降。凡是至中气初候的日气,六气只看标气的阴阳。凡是至中气中候的日气,六气只看中气的气。凡是至中气末候的时间,六气只看本气的气,这就是分清了标中本。
有了初之气上升和下降的图,在初之气的60天87.5的时间内,才能演示五运六气的运转。只有在这时才能把北极星代表的日气,即万年历中的日气的“干支”合到这个图中来。一天一合,书中举了“甲子”下积到少阴的气位为例,叫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之后,再始于朔日平旦的寅时为开始。实际上是把甲子先下积至五运六气图外圈少阴的气位。叫天人合一。然后看甲日的气在五运六气中是怎样运转的。要用甲日气运转地过程,再复制出甲日阴、阳气是怎样运行的,从而用干支表达出五运六气的运转痕迹。这就是能够看到寒暑燥湿风在时间中变化。
在这里,还要知道,“子甲相合”的说法,古人在论五运六气运转时,在讲二十八星图时,用到了干支,而“子和甲”并不在一起,故才有“子和甲”相合只说。见张登本著的《王冰医学全书》中,《玄珠密语卷八·南北政天干顺、逆迁行》可知。
在医理中,人的气血流动是上应天时的。初之气,书中把三之气叫天之气,把三之气的气运转,叫上知天文,又叫天道。根据人的习惯,把天下边初之气的气运转,叫下知地理,叫地道。实际说的还是天理。把天下边初之气和上边三之气的中间的气,即二之气,叫中间气运转,叫中气运转的道理,又因为人就在这天地中间。天地中间阴、阳的气运转是平衡的,而天地间的人,身中气血的流动上应天地中间气运转的道理,又叫人道。所以阴、阳气在人的脉象中,是大小平齐的,只要是上应着天时,为无病的脉象。所以人的脉象,在六六之节的时间中,一年中,有六种正常的脉象上应着司天在泉的气,故书中说:应则顺,违者则病。
在论五运六气运转时,是用天干地支代表着气,看着干支代表的气做五步一右迁的移动,如,在节气初候的时间,气的运行是在六气位的标气主气时运行。燥气庚寅克丁丑:庚寅是交在少阳气位上工气处的气,为时令至标,而燥气至上工,不至标。受克的风气是丁丑。丁丑是交在太阴标气气位的气。时令在标,受克的气至标。火气戊辰克了乙卯:戊辰是少阴标气气位的气,时令在标,气至标,受克的燥气是乙卯。乙卯是厥阴标气气位的气。时令在标,受克的气至标。这就是书中说的,欲知天的阴阳,顺着运转图的气位走五步一右迁的方法。凡是五运六气的克行,皆然。
又如书中说的,春生夏,夏生长夏:用干支表示,即,壬戌生癸未,壬戌是厥阴上工气位的气,癸未是太阴上工气位的气。是时令至本,而气不至本,而至上边的工夫。戊辰生己卯,火气戊辰是少阴下工气位的气,己卯是太阴标气,是时令至标,而气至标。这就是书中说的,欲知地的阴阳,顺着运转图的气位走六步一环会又看到的气。
如果没有干支来表示寒暑燥湿风火气地移动,气的运行又怎样能看到它呢!AI脉机也能吗?
同理,套用到诊脉中。如,2024年在初之气的时间行诊,是地气少阳的标气阳气主61天的脉象。如果没有用手触摸到人左手的寸脉,是上应着少阳真气的浮脉,先确定是无病的脉象。任何人又怎能知道哪种脉象是正常的脉动,哪种脉象是不正常的脉动。五运六气论的是五行,气的运转只有六种气,六种气应在人的脉象中,也只有六种脉像。如果没有上应司天平衡的脉象作比较,《频湖脉》一书中说的二十八种,浮、沉、迟、数,弦脉和长大脉的变异,在两只手的寸关尺中,又怎能分辩阴阳呢。如果没有五运六气图中六六之节排出的六气位代表着手足的六经脉,又怎能通过脉位知道病气在哪条经脉呢?没有五运六气图中、五气分治排出的五位,又怎能知道六经脉下的根是连着哪一个脏器呢!如果没有五运六气运转的天道作医理,“天人合一”就是一句空话。书中说的“万物由之”,难道人的命理不是万物由之的一物吗?在五运六气的运转中,气的运转叫天道。谨守气机,各属司天的气,或在泉的气。天道,就是中医的医道。前半年初之气的61天,就是瑾瑾的守住司天的气赐予人身寸脉的脉象,守的是司天的标气为阴阳彰显在寸脉的脉象。从者顺,违者为病。二之气的61天,就是瑾瑾的守住司天的气赐予人身寸脉的脉象,守的是阳明中气太阴司天为阴阳彰显寸脉的脉象。从者顺,违者为病。三之气的61天,就是瑾瑾的守住司天的气赐予人身寸脉的脉象,守的是司天的本气为阴阳彰显寸脉的脉象。从者顺,违者为病。这就是天道,天道就是医道,不是玄学。
拄其间
2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