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学《黄帝内经》的人对日行百刻,很感兴趣。但是,在六气环周的运行中又总是疑惑百端。在她们的脑海里,好像是用一日的气,即“甲子日”,或一日的“丙寅日”,或其它的那一日,顺着天周转了50圈,或正好走了24小时,才叫正好走了一日100刻。然后用这种认识再套用到12经脉的的排序中去。,可下知道到何时辰就看到何经脉了。在他们的脑海里的那个天,都是当今世人看到的黑白之一日的天。只是把他们看见的那点事当成了天。和《黄帝内经》里说的运交一日,气行一日为100刻,完全是两码事。更愚昧的是又把《易经》中推断六爻时,以地支代替一事的说法,都套用到了日行百刻里,合到了人的脏腑中。合到了六气的气位中。用地支既代表时辰,又代表五脏。都是胡编乱造。
气行的顺序为: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是膀胱酉是肾,心包戌,亥是三焦,子肝丑胆再往肺上通。这是一个再算卦时用地支便于记忆,吉凶之事,在何地支为代表的顺口溜。这些说法,没有固定的规律,没有固定的时间限制。在任何卦爻中都这样用。
但是,人们把这些理解成,人的气血在一日之中,是从早晨寅时流动至肺经,卯时流到大肠经,辰时流动至胃经,巳时流到脾经,午时流动至心经,未时流动到小肠经,申时流动至膀胱经,酉时流到肾经,戌时流动至心包经,亥时流到三焦经,子时流动至胆经,丑时流到肝经。然后在流到下一日早晨寅时的肺经。这叫人的气血在一日之内行了一周。这样想的人,书中讲的周而复始,气行了50周天又怎么算呢。要论任意一周走到了何时辰,就没有办法解释了。“顺口溜”把人的气血在何时辰流到何经脉和脏腑是固定的。在五运六气的运转中看这些,这是一种非常可笑的医理!在实际中,而中医也确实又按照这样的时间行针治病。这样错误理解的医理和应用,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所以不得不解释清楚。应该是来自于《灵枢经·营气十六》的开头之说:“营气之道,纳谷为宝,谷入于胃,气传之于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而后在书中用人身中经脉,纳入食物五味的精气来说明营气之道。也就是血在经脉里流动得线路。
从手太阴肺经出;注入手阳明大肠经;入足阳明胃经与太阴脾经相合;入少阴心经与太阳小肠经相合;入太阳膀胱经与入少阴肾经相合;入厥阴心包经,与少阳三焦经相合;入少阳胆经与厥阴肝经相合。再上注于肺经,周而复始。
这个经脉的排序,就是以上顺口溜的来源。直观的看,营气流动次序为:
“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这样一看,在五运六气的运转中,营气的上升至手经脉,下降至足经脉。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手足分明。出阴入阳,出阳入阴,相互都有逆顺。
虽然精专的血气总是这样行在经遂中,但是,可不是总是始于太阴,终于厥阴。也不是以每日的时辰定血气流到的气处。“顺口溜”中的地支只是代表经脉的排序。就是从1至12的顺序,不要误认为是用地支定时辰成了时间的代表。如果把血气以每日都是在寅时正好是从肺经开始灌注。就大错而特错了。如果把血气以每日到午时,血气也正好是走到午时,又正好走到少阴心经。到未时,气血也正好走到未时,又正好走到小肠经。等等。都是不符合实际的问题。
别忘了,书中说是阴静,阳动。血是阴,血是静静的,不能流动的。气是阳,阳是动的,阳气总是冲动不止,总是流动的。精专血的溶液,是在气的作用下流动灌注的。所谓营气,为血。血是人食用了食物,纳了食物中的酸、甜、苦、辣、辛、咸和淡,生化成了五行的精气,即,木气、火气、燥气、凉气,寒气和水气,组合成了溶液,都是阴的精气,行于外以养人。但是,血是融合在卫气之中,才能行于脉道里。合成的气和血,清气行在脉中,浊气行在脉外,営卫两气合在一起,行在二十八脉之中,故血又是动的。以应呼吸在中焦,纳入到寒暑燥湿风火这六气。所以,“营”字又加上一个“气”字。而営卫之气在运行中总是以卫气的运行而计算。在《卫气行》的一文中说。
气的出入之合,阳主白天,阴气从之。阴主黑天,阳气从之。阳气在白天行二十五周,阴气在夜间也行二十五周,周行于二十八条经脉中,包括任督和二礄脉。又周行于五脏之中,实际上都是阳气冲动着阴气运行,也就是卫气冲动着营气转动。从平旦阴尽阳气出。一日一夜顺着气位行50周天,即顺着经脉行50周天。也就是《卫气行七十六》第四节中说的,“水下一刻,人气在太阳。水下二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三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四刻,人气在阴分,水下五刻,人气在太阳。------”。这话的含义非常微妙。含义非常隐晦。
念这些语言,不会求气是怎样生成的人,都只能直而申之。王冰说,读《黄帝内经》读不懂时要直而申之。要知道天人合一时是怎么来的。首先要知道,“人气”指的是气运转时一气位的中气,叫人气。即:少阴的中气为太阳,厥阴气位的中气为少阳,太阴气位的中气为阳明。所以套用在人的经脉时,直接说人气,不用说中气在太阳,在少阳,在阳明。故只说“人气在阳分”。当人气在白天走到阴分时,书中没有说,只说水下四刻,人气在阴分。实际上是气血走到了少阳的中气厥阴,阳明的中气太阴,太阳的中气少阴。故叫“行于阴分”。书中在详细的解释说,都是气血在一舍之中,即在二十八星宿的一个星宿中,总是先行于三阳,后行于三阴,或先行于三阴,后行于三阳。都直接说的是中气。因为气血在经脉中流动总是表里相合。
在直而申之的说法里,这些说法的来历,都是从气运转中来的。当日气与天周中气位的气相合时,都合到了六气位上。甲己日的日气下积到早晨丙寅时,是合到了少阴的气位,从少阴心经开始,少阴的中气是太阳经。戊癸日的日气下积到早晨甲寅时,甲寅是厥阴气位,从厥阴经开始,中气是少阳。乙庚日的日气下积到早晨戊寅时,是合到了太阴的气位,是从太阴经开始,太阴的中气是阳明。等等,每天都有当其日开始的经脉,又分从手经开始,还是从足经脉开始。哪能老是象顺口溜说的那样“肺寅大卯胃辰宫---”的流动呢!
丙辛日的日气下积到早晨庚寅时,是合到了少阳的气位,少阳的中气厥阴经。丁壬日的日气下积到早晨壬寅时,合到了阳明的气位,中气是太阴。所以这些说法,又可以说,水下X刻,本气在何气位,标气在何气位。又因为本气叫天上,标气叫地上,所以书中又说气行在天道,行于地道。如交在少阴上,即,直接说,水下一刻,本气在少阴。人气(即中气)在太阳。标气在太阳。在这些书中的说法要习惯。
书中说,日气在二十八星宿中走了一周,为一日,从房至毕14星宿是白天,为阳,为50刻。从峁至心14星宿,为阴,为50刻。这些标准的说法,同天地之间讲五运六气的气位记法一样。都是把日气加到二十八星宿上得来的。
《黄帝内经》中在讲述五运六气的运转时。是把一年的天周分成了六等分。叫六六之节。每一节为60天87.5刻,六节为360天还余525刻,有五天是逐日余气积出来的。书中又说,再论五运六气运转时,日气运转的方法与年气运转的方法相同。所以知道了年气的运转方法,直接套用到一日的气中来,就可以了。这就是《六元政纪大论》中的方法。先立其年,以明何气司天,看气加在在木、火、土、金、水中的运行。天道可见,每年五十周天,也是每日五十周天。
如太阳寒气司天,寒气行在五运上,行五十周天。一日的寒气同样也是照这样的方法运行五十周天。
故:太阳司天。开始先从春天壬运开始,太阳在天上布天,壬运定位。在下为丁运定位,太阴在泉行于地。上下各主气半年或半日。太阳寒气行于一天周。太阴湿气也行于一周天。首先是司天的太阳寒气运行,又分正化和对化。气行第一节,第一步运,从壬辰,壬戌春壬运开始;壬辰生癸巳。壬戌生癸亥,至第二节癸少阳运;癸巳生甲午,癸亥生甲子,至第三节甲子甲的太阴运;甲子生乙丑,甲午生乙未,至第四节乙丑乙未阳明秋乙运;乙丑生丙寅,乙未生丙申,至第五节丙寅丙申冬丙运。丙是水运,主太过。这就是太阳寒水在风运上司天时,使风木壬的气,壬木生癸火,癸火生甲土,甲土生乙金,乙金生丙水。走过了五运的气位,共行过了五个周天,即五圈。当气行至第五周天丙水生丁风运时,正好是丁与壬合,又成平气。平运还是继续生化,使太阴在泉的气开始行,丁卯,丁酉为气上升的初步丁运。
丁卯生戊辰,丁酉生戊戌。使在泉的气开始上升至第二节少阳戊运;戊辰生己巳。戊戌生己亥,至第三节太阴己运;己巳生庚午,己亥生庚子,至第四节阳明庚运;庚午生辛未,庚子生辛丑,至第五节太阳冬辛运;辛是水运,主不及的寒气。这就是太阳寒水在丁风运上在泉时,使风木丁风的气,丁风木生戊火,戊火生己土,己土生庚金,庚金生辛水。走过了五运的气位,共行了五个周天。这就是在泉的丁风运的气,走过了五运的气位,共行了五个周天。故风运苍天之气,丁、壬的阴、阳木气一日运转时,经过十个天周的过程。
可是,每天运行的气,可不是只有这一行之气的阴、阳在天周中运行。
还有 戊、癸在以夏运开始为准,上下共运行十周天;甲、己在以长夏运为开始上下共运行十周天;乙庚在以秋运为开始上下共运行十周天;丙辛在以冬运为开始上下共运行十周天。故一日之中,五运六气共运行五十周天。而且是司天的气有终始,是上升的气。始于上,终于下。在泉的气有终始,是下降的气。始于下,终于上。在气运转中,位明方可知道。气行到了何气位,何经脉,何时辰。凡是这样的运行都是阴阳平衡正常的气。所以书中说,从其类序,分成部主,到哪一部位开始行,都是近而无惑,每一周天的气都可数出来。
本文专门讲的是气行百刻,每日白天行25周天,夜间也行25周天。共行了50周天。为了说明问题,又把五运六气运行的方法套用到了人的经脉之气的运行中。套用到了《灵枢经》中,这一套用,当今的世人,不是先从弄通弄懂五运六气的运转方式,然后再来指导《灵枢经》的践行,営卫之气行,再解释《五十营16》,《卫气行76》,而是直接谈论人身中,经脉是一侧行,还是双侧行,是行在半身,还是全身。是先从左边开始,还是先从右边开始,怎么只讲一侧。又说在《子午流注法》中是单侧行针吗?他们好像在说,你姓 王。你爸姓什么?你爷姓什么一样,怎么只说你自己。只说一端的姓氏呢。关公,姓李,怎么姓关了呢!说子午流注法时,又不会计算时辰,又不知补何经脉,泄何经脉,就发问,只是单侧行针?这都是没有明白五运六气运转的道理,都是不值得一提的事。
拄其间
2022.1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