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天成自己仅存于世的戏曲作品只有《中东绝倒》,这部作品除了体现他那出神入化的幽默感外(幽默感正是中国古今文人最缺乏的品质),还为今天的余姚人创造了巨大的文旅价值——余姚的历山就是舜耕历山的历山——这一说法或出自此剧的胡编乱造。因为在吕天成眼里,神圣的舜跟我们市井小人毫无二致,一样可以成为他调侃和谈资的对象,他于是还一本正经地把舜的故事发生地都搬到了余姚:一会儿说舜逃到了历山,一会儿又说舜来到了海滨也就是姚江出海口,而且远远地看见了赤城,此赤城正是李白《早望海霞边》诗中描写的“四明三千里,朝起赤城霞”。(参见张萍《明代余姚吕氏家族研究》第99页,同上)
不过,导致吕天成被逐出光绪《余姚县志》的根本原因,应该是他创作了一部名叫《绣榻野史》的长篇小说。我们虽然没有证据表明吕天成是余姚长篇小说创作的鼻祖,但这部作品至少对清代文学家李渔创作的章回体艳情小说《》有直接的影响。百度“绣榻野史”词条引用鲁迅先生的话说:“作意所写,专在某交,又越常情,如有狂疾……”。此话出自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一文,其实并非专指《绣榻野史》,而是泛指除《》以外的其它言情小说中的末流作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