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丁美玲心理咨询师
丁美玲心理咨询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701
  • 关注人气:12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孩子眼中的死亡

(2016-04-08 10:33:24)
标签:

大连儿童心理

儿童心理

青少年心理

分类: 儿童心理

(文) 丁美玲

 

       最近有不少朋友问我,小孩子眼中的死亡是什么样的,他们是怎么看待死亡的。这是个听起来就有些悲伤的话题,但我们终究还是要面对。

 

低龄儿童(4-5岁)

 

       低龄儿童对于死亡的理解与成人有着非常大的不同。他们通常认为人死还可以复生,并没有清楚地理解死亡是永久性的事情,是再也不能复活,再也不能看见和听见。这一年龄段的儿童会把死亡看得像神话一样,比如家人去了天堂,或者被某个老爷爷,老奶奶带走了,再也不回来了。

 

       而且,这一阶段的儿童经常会认为死亡是对坏行为的惩罚,对死亡有强烈的恐惧感。所以当这一年龄段的孩子面对死亡时,会担心自己曾经做过的错事或者坏事也会让他面临死亡的威胁。会有害怕被死亡带走的恐惧感,所以他们希望在有死亡事件发生时,会有成年人在他的周围可以保护他们。

 

小学阶段儿童(6-11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受自己爱的人去世影响会较大。当自己爱的人去世后会感到罪恶感或内疚感,特别是当儿童曾经与去世者有过争吵等情况时,儿童会认为自己过去太不懂事,不应该让爱的人操心,或者伤心。很后悔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为自己的行为没有机会补救而倍感自责。

 

       这一阶段的儿童对死亡的理解仍然有神话般的成分,比如去了天堂,或者天上等。这一阶段儿童也会将死亡人格化(比如把死亡看作是怪兽),能够理解事实,很可能对死亡有高度焦虑。也会担心自己未来的生活是否有着落,比如没有了亲人照顾,自己如何生存等。

 

青少年阶段(12-20岁)

 

       这一阶段的青少年拥有和成人一样的死亡概念,他们通常会将悲痛内化,不太愿意和别人谈论自己亲人死亡的事情。在旁人看起来就好像是“冷漠”或者“闷葫芦”,这也是这一阶段青少年避免自己过度悲伤而崩溃的自我保护办法,避免谈论死亡给自己带来情绪体验上的冲击,以保证自己可以正常生活与学习。

 

       这一阶段青少年也可能使用一些不健康的应对形式,比如不能上学、尝试酒精、吸食药品、吸烟、打架等方式,发泄心中对于死亡的愤怒,逃避对死亡的恐惧。这些鲁莽的行为,通常会给青少年带来非常难以处理的后果。

 

参考文献:Doka, K.(2003).Living with grief children, adolescents, and loss. Washington, DC: Hospice Foundation of Americ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